登录
第三方登录
奋勇争先 建成支点 谱写新篇·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素质提升撬动百亿跃升
党员生活杂志 2025-08-25 12:20:51

枣阳,素有“中国桃之乡”美誉。2022年,“枣阳皇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多年发展,皇桃已经成为枣阳市的富民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该市桃树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55万吨,产业综合年产值超83亿元。

今年以来,枣阳市紧扣“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要求,以皇桃产业为重要抓手,引导全市干部从生产种植、加工流通、销售推广、农旅融合等维度靶向发力、实干笃行,以干部素质提升撬动皇桃产业发展跃升。2025年,枣阳市皇桃产业综合年产值有望冲刺百亿元大关。

“思想破冰”重塑产业认知

6月中旬,位于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湖北小鹿角食品有限公司黄桃罐头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采用现代化设备、标准化流程生产加工黄桃罐头。仅此一项,每年预计消耗鲜黄桃近3000吨。

枣阳市湖北小鹿角食品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黄桃罐头。(视界网 杨东/摄)

除黄桃罐头外,小鹿角公司研发生产的黄桃沙拉、果冻、果酒、果干果脯、NFC果汁等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小鹿角这样的企业,不仅提升了黄桃的产品附加值,还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助力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静涛介绍。

从厂房选址到政策配套、从设备调试到正式投产,黄桃罐头深加工项目的顺利落地,离不开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的深度参与与保驾护航。下一步,他们还将依托电商平台与供应链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线上营销等模式,助力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今年以来,为助力各级干部进一步跳出“种桃卖桃”“就桃论桃”的思维局限,枣阳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先后采取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网络直播专题授课,组织各级干部赴河南考察学习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先进经验,赴山东、河北等桃优势产区学习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模式、品牌建设、智能化管理发展模式等形式,以“思想破冰”推动皇桃产业发展理念升级。

通过学习提升,枣阳市各级干部持续以全产业链视角重新丈量皇桃产业的多元价值,产业发展视野愈发开阔。他们深入研判桃产品市场趋势,针对性制定招商方案,以“主动敲门”的姿态上门服务,成功引进一批从事黄桃罐头、果脯、饮品、桃木工艺品深加工的企业,推动枣阳皇桃从“一颗皇桃”升级为“一串产业”的华丽转身。

“思想破冰”体现在产业端,也延伸至农旅融合的实践中。枣阳市文旅局打破“只看皇桃产值”思维定式,深挖本地汉文化历史脉络,推动汉文化与桃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千古帝乡·花海枣阳”品牌,借“花”景观做活文旅文章,接连推出“骑行花海”健康游、大型汉式婚礼秀、露营特色音乐节等活动,让传统农耕图景与现代潮玩激情碰撞,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赏花品桃。

克难攻坚培育专业队伍

保鲜是皇桃运销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常温情况下,皇桃表皮薄且娇嫩,极易破损腐烂;低温冷藏下,皇桃易发生冷害,出现果肉褐变、绵软、失去风味等现象,严重影响品质和价格……

服务群众的能力与实效是检验干部素质提升的“试金石”。枣阳市把解决桃农“急难愁盼”作为干部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推动干部在直面问题、攻克难关的实践中,锤炼出过硬的实干本领与担当精神。

为破解皇桃运销过程中的保鲜难题,枣阳市国投集团整合农业、科技、物流等多部门资源,致力打造集分拣、仓储、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枣阳皇桃”产业示范园,引入绿萌智能分拣系统,可自动识别果品外观、糖度、成熟度等关键指标,为每颗皇桃提供专属“品质认证”。在此基础上,产业示范园还创新搭建“枣阳皇桃”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力,确保鲜桃从枝头到餐桌24小时新鲜直达。

“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时,我们不但要对接全市8600多个桃园的种植数据,还要联通全国经销商的需求信息。在反复调试智能种植管理、供需匹配等功能模块的工作实践中,跨部门协作能力和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园相关负责人李政介绍,他们还深入钻研果径、糖度等各项检测标准,从最初“只会看外观”的“门外汉”成长为如今“能解数据图”的“内行人”,专业把控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皇桃从单一环节管理向全链条流程把控,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品质可控。

同时,示范产业园配套建设的13000立方米冷链仓储中心能够有效延长皇桃保鲜期,提升跨区域配送能力,直接促进桃农增收。初步试运行结果显示,分拣后的皇桃出货价平均提升20%,冷链配送效率也显著提高,让皇桃能“新鲜”地送到全国各地。

干部“带货”破解销售难题

“以前拼车卖桃,一亩地挣不了2000块。现在电商平台直接到地头收,亩产轻松过万。”看着自家果园,桃农吴修锋笑得合不拢嘴,“这哪是种桃,简直是栽‘摇钱树’!”

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直播带货逐渐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为让皇桃产业搭上电商的“快车”,枣阳市启动“电商人才助农计划”,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从零开始学习直播话术、镜头运用和平台规则,鼓励他们上场试播,成功打造出“明书记在助农”“陈名助农日记”“农村的小鱼娃”等一批特色新农人IP账号。

“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基层干部不仅熟练掌握流量运营、订单处理等数字技能,更练就了用‘网言网语’讲好农产故事的沟通本领。”数字经济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深入桃园“吃透”产品特点,结合不同消费者喜好量身设计个性化推广方案,助力“枣阳皇桃”借电商“东风”甜润天下。仅熊集镇九龙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名,今年就通过直播帮助桃农卖桃超过13吨。

皇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专业的农业人才队伍。为推动干部成长为懂技术、善营销的“皇桃专家”,枣阳市农业农村部门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淬炼干部专业素养,联合专家学者、行业能手、技术骨干组建“湖北枣阳桃产业链式发展专家服务团”,将“课堂”从办公室“搬”到桃林间,组织农业技术干部全程参与皇桃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战培训,深入学习精准水肥管理等专业知识,并着力将“技术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田间土话”,为桃农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从课堂到地头,干部的农业专业素养持续夯实,技术转化能力和基层指导水平得到提升,为皇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枣阳市皇桃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锐说。(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刘志勇 通讯员 田雨 郭明婧)

责任编辑:汪曦晔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