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仙桃市彭场中学公益泳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康 通讯员 段毕华
8月16日傍晚,夕阳下的仙桃市彭场中学一片欢声笑语。200平方米的蓝色充气游泳池清澈透亮,波光粼粼,50多名孩子在志愿者的看护下畅游嬉戏,享受夏日清凉。
今年暑期,仙桃坚持“疏堵结合”,搭建41个充气式公益游泳池,组织超过4000人的志愿者队伍,为青少年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充气式游泳池走进乡镇
孩子们在公益泳池畅快游玩。
过去,防溺水以“堵”为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却也剥夺了孩子们戏水的欢乐。
7月以来,仙桃市教育局联合属地政府,先后在张沟、胡场、长埫口、彭场、毛嘴等集镇及城区街道,利用操场、广场等场地,建成41个公益泳池。
“每晚6时开放、8时闭馆,天天换水、消毒。”彭场中心学校校长王凯平介绍,泳池每天至少安排一名副校长带队、两名志愿者、两名保安值守,进门登记,出门清点,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孩子们在公益泳池嬉戏玩耍。
每天下午六点,彭场镇文化路居民万琴都会带领3个孙子到公益泳池“打卡”。
“以前孩子玩水,要开车跑10多公里到城区。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游泳池,孩子们能天天来玩。”看着孩子们尽情嬉水、玩耍,万琴摇着蒲扇,十分开心。
“在公益泳池,孩子们可以尽情玩水,安全也有保障。”在胡场镇第二小学的公益泳池,中心学校校长朱少波每天傍晚都会到泳池周围巡查,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4000名志愿者“人盯人”护安全
志愿者上门宣讲防溺水知识。
屋前是公路,过马路就是一片绿荫掩映的清凉池塘。长埫口镇陈桥村13岁男生小铭(化名)家的“亲水”居住环境,让“包保”他的镇初级中学校长刘勇军牵挂在心。
小铭的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照顾。奶奶日常在镇上打零工,爷爷也经常下田,大多时候他都独自在家。
8月16日下午5时许,刘勇军来到小铭家,一一为他讲解防溺水“六不”要点: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经排查,仙桃共有留守儿童、孤儿、困境儿童、隔代监护学生7071名。仙桃组织了4000多名防溺水工作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对口“包保”,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对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每天一次安全打卡,每周一次案例警示教育,暑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以“人盯人”走访宣传、叮嘱提醒防溺水。目前,志愿者们已走访26000人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5万份。
详见8月22日湖北日报07版>>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