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卢攀
求职群众在万达广场零工驿站登记求职、咨询政策(黄冈市就业中心供图)
万达广场零工驿站招聘会现场(黄冈市就业中心供图)
8月17日,周末的黄冈太华国际广场游乐区,52岁的童军明一边核对收款金额、一边清点好门票递给购票者。这份售票工作,对她来说,透着踏实和满足。
20年前从国企下岗后,童大姐的“饭碗”一直没着落。听说人社部门有帮扶“4050”人员的政策,她赶紧跑到黄州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打听。“工作人员特别耐心,帮我申请到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一万七千多块钱呢,实实在在地揣进了兜里!”童大姐乐呵呵地说。
这还不是全部。去年年底,在离家不远的太华国际广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童大姐又得到一个好消息:像她这样的大龄人员,也能找到合适工作。“服务站的人了解我的情况后,很快就给我匹配上了这个游乐场售票的活儿。”现在,童大姐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像童军明这样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自己缴社保灵活就业,符合‘4050’政策,每月能领300元补贴,帮他们减轻负担。”黄冈市就业中心工作人员陆倩解释道。这份关怀,温暖了不少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心。
黄冈的就业帮扶,不只盯着“老”问题,也把目光投向了“新”力量。
2025年,全市新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29万人,压力不小。
00后黄州姑娘罗培,两年前从武汉文华学院毕业。在武汉和朋友开过奶茶店后,她一心想回家乡发展,却一直没找到心仪的岗位。
去年12月,她收到就业部门推送的黄商集团招聘信息,“手指一点就扫码报了名!”现在,她已是黄商加工餐饮部的一员,负责门店熟食督导和新品的研发推广等工作。“家门口就业,工资不错,我很满意!”罗培的言语里透着年轻人的干劲。
“就业困难群众各有各的难处,帮他们找路子,我们琢磨出了‘三位一体’服务模式。”黄冈市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起,城区搭建起了一个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把近50万条人员信息和6万多企业岗位都“装进”了同一个系统,自动把合适的帮扶政策和岗位信息“推”到最需要的人跟前。
光靠线上还不够,全市建了11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找工作、问政策都方便。同时,服务也得跟上,今年上半年还培训了2400多人次的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让他们更懂政策、更会帮人牵线搭桥。
黄州区组织求职者走进骆驼户外公司参观
功夫下得实,成效看得见。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4.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超过2.8万人。依托11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政策知晓率不断提升,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率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8月份,黄冈市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化身“人社服务专员”,上门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包含就业需求登记,政策宣传,岗位推荐。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