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斌)生态兴则文明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发展迈入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已深刻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成为攸关人民福祉的根基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韧劲。
领悟核心要义,凝聚建设共识
新时代的征程上,必须深刻认识并坚决贯彻“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战略要求,首要且根本在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深化对生态文明路径的探索实践。把该思想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将其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系统推进。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全民环保素养和行动自觉,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局面。
强化思想引领,扎牢理论根基
扛牢政治责任,筑牢思想根基。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安全保障核心区,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我们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摆在首位。
一是聚焦政治理论学习。守护一库碧水北上,不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更是必须扛稳扛牢、不容有失的政治责任。我们需要系统学习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委、十堰市委、丹江口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规定,定位丹江口市战略地位开展深入专题研讨,必须在理论上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二是建强理论宣讲队伍。通过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宣讲等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创新性开展百姓宣讲。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守水护水“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以多元化形式宣讲政策,邀请劳模、“最美守井人”宣讲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图书馆、文化馆等多元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入群众日常,引导市民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逐步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文明习惯,使生态文明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注重实践落实,传播文明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以“小水滴”志愿服务为抓手,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文化、植入生活、导向行动,让志愿精神在守水护水中焕发生机。
一是动员“志愿者”共参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回信精神,着力构建全市守水护水节水环保志愿服务体系。立足人群特点,分群体、分行业开设专业化守水护水志愿者协会,创新开发“小水滴”志愿服务小程序,动员我市40余万人民共同参与守水护水节水志愿服务。
二是深化“小水滴”守护力。持续发挥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者联盟、“小水滴”等志愿服务作用,精心培育“小水滴”志愿品牌,推动水源地与受水区共护一泓清水。发挥群众带头作用,开展常态化、群众性和示范性守水护水节水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市民从护水、节水等身边事做起。
三是讲好“守井人”好故事。饮水思源,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积极组织策划主题宣传活动,深度挖掘我市优秀志愿者和动人故事。利用新闻、融媒体传播矩阵,开设专题专栏,将“小水滴”精神符号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传递“守护好这一库碧水”的共识,让“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信念在心底落地生根。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