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 实习生汪子凌 通讯员杜肖 梁伟
我省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再次实现新突破,我省71020建设目标正一步步稳步迈进。
8月15日,最新年度的“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显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百强,带动全省11所高校形成多层次国际化发展梯队。更值得关注的是,以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湖北高校在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等核心指标上展现出超越欧美传统强校的强劲势头;华中科技大学全年发表被SCIE和SSCI收录的国际论文13317篇,位列全球第13名,总量超越耶鲁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武汉大学以10654篇国际论文紧随其后。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由中国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全球性大学学术评价体系,与QS、泰晤士高等教育、U.S. News并称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随着中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世界上的权威性日益增强。
今年2月26日召开的湖北省教育大会要求,着力推进“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到2035年支持7所左右高校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支持10个省属高校学科进入全国“双一流”;面向“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动态培育建设20个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学科。
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率先突围。据统计,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贡献了全省六成以上的科研产出,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双核引擎。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全年发表被SCIE和SSCI收录的国际论文13317篇,位列全球第13名,总量超越耶鲁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武汉大学以10654篇国际论文紧随其后。
在标志学术影响力的“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武汉大学23人次学者入选(全球第55位),华中科技大学21人次上榜(全球第65位),成为驱动湖北学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我省学者在全球学术治理体系中话语权持续提升。华中科技大学6位教授担任国际期刊主编,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伍冬睿教授自2023年起执掌模糊系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多所上榜的湖北高校凭借学科特色实现关键指标的国际突围。武汉理工大学国际论文数高居全球第153位,超越其综合排名150余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位列全球第145位,地质学科群影响力比肩世界一流;华中农业大学在《自然》《科学》系列期刊论文排名全球第299位,农业科技前沿成果获国际认可。
在国际对标中,我省高校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竞争力,关键指标碾压欧美强校。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论文总量超过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第68名)近40%,“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其3倍;武汉大学国际论文数量超越英国罗素集团、加拿大U15等老牌高校联盟均值。全省“高被引”科学家总人次突破150名,入围的11所高校实现全覆盖。
目前,我省已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梯队体系,多层次体系服务国家战略。除”双百强”高校外,武汉理工大学等5校进入全球300强,湖北大学等高校国际论文量均超700篇,形成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法多领域的国际化格局。
据悉,“十四五”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强省建设进入了全面布局、蓄势跃升的新阶段。全省高校发展质效加速提档升级,今年,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在职教本科实现零的突破,一流学科建设超常规推进,硕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数量刷新记录,一批重大新型平台布局落地;发展动能持续聚势突破,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1个,通导遥一体化、心肌旋切等重大标志性成果竞相涌现;前瞻布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化调整高校专业比例超过20%,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加速统筹推进“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让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湖北高等教育优势地位更加凸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