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快语|读懂高铁泡面争议背后的期待
湖北日报 2025-08-15 15:53:3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关于高铁能不能吃泡面的争论还没有停。

据报道,近日,广州东站站内候车厅的商店确已停售泡面,取而代之的是捞面、拌面货架。这一消息引起网友热议。此前,铁路12306官网提醒乘客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也引发讨论。

“高铁能不能吃泡面”连日来的争议背后,既有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也是对升级广大乘客出行体验的一场考验。铁路部门不如把这场热烈讨论变为服务提升的契机,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温度,实现双赢,而非形成对立。

出行不仅要方便还要舒适,这是如今老百姓过日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铁路部门建议乘客不要吃泡面,是因为“浓重气味”“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

先说这一考虑的合理性——既满足对出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的乘客需求,尤其是对气味敏感的部分乘客;也考虑到车厢卫生管理,因为不乏存在泡面泼洒和面汤垃圾等会增加清理难度的问题。

这些公共管理存在的困境,是公众首先可以抱以理解的。高铁不能吃泡面是在建议范畴内,并非强制性要求,但今后有可能成为默许的规则。广大乘客不能忽视这背后有对公共空间文明行为的期待。

无论是绿皮火车还是高铁动车都是人流量大的公共空间,乘客在要求提高服务的同时,应尽量做到维护公共秩序,不对其他乘客造成困扰。公共场所倘若只有硬件、管理、服务的升级,而没有人人自觉的行动,也很难奏响文明之风。

辩证来看,反对高铁泡面禁令的声音很多,但大多都合情合理,反映的是公众对铁路部门提升服务水平的期待。

一方面,建议不吃泡面却没有替代选项,这难以服众。众所周知,铁路车厢的盒饭动辄30-40元一份,相同品质的餐食在寻常饭馆却只要20元左右。对于许多乘客而言,途中想吃上热乎的且性价比高的饭菜,泡面是首选。铁路部门在提倡这一规定前,应首先站在乘客的角度考虑:为什么泡面有气味但这么多年来仍受欢迎?公共服务不能选择一禁了之,要有温度,首先要找准群众需求,不要“拍脑袋”做决策。对此,如果铁路部门在建议的同时能拿出比泡面更物美价廉的替代方案,公众并不会反感。

另一方面,禁泡面却不禁拌面、捞面,也未提及其他气味浓烈的食物要不要禁,过于简单粗暴,易给后续工作带来更多误解和麻烦。拌面、捞面也有气味,为什么可以带上车厢?泡面气味大,但鸭脖子、包子、热干面、螺蛳粉气味也很大,要不要禁?有些人身上自带的体味、烟味或是香水味,也会让人难忍,要不要禁?公共场所的气味管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类似规定,如果完全“一刀切”,并不现实;如果完全没有,也会降低出行体验。关键是把握一个度,让乘客可接受、让服务更贴心,这需要管理服务的智慧和精细化。仅仅认为取消“泡面自由”就能实现车厢清新,是思维和行动上的惰性。

旅途中的一碗泡面,曾给奔波在外的打工人、学生、旅客慰藉。泡面不仅是食物,在我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已成为一种象征流动和发展的符号,更是承载着奋斗叙事的国民记忆。泡面禁令的争议带出了很多人的泡面情怀,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会有这么特殊的记忆。旅客的情感需求看不见、摸不着,是公共服务容易忽视却越来越需要关注的。

如今,人民物质水平普遍提高,吃得越来越好,泡面或许在将来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在车厢里,但还不是现在,也无须用强制手段让它退出。现实中,仍有许多人选择用泡面充饥或者怀旧,政策的制定不能遗忘掉这部分人,要尽可能兼顾多样化人群的需求,让每个人都可以体面舒适地度过短暂旅途。

一碗泡面绝非小事,它考验着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能力和水平。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当公共服务走向标准化、高端化、高效化,人情味依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责任编辑:艾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