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8月13日,武汉中山公园受降堂内,75岁的孙存京神情肃穆驻足于蜡像前,时光在此凝固。
1945年9月18日,他的父亲孙蔚如将军身着戎装,在这里凛然接受侵华日军代表冈部直三郎垂首献刀。
堂外,一声声蝉鸣穿透百年树影,与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岁月时光从未割裂这安宁。
此刻的静默凝视,直指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最后的胜利。
8月13日,孙蔚如将军之子孙存京携孙子孙和直,从陕西西安赶到武汉,在受降堂追思抗战先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随后,中国战区划设16个受降区,从北国北平到南疆广州,从战略枢纽武汉、上海到光复之地台湾,乃至见证国际同盟的越南河内,系统性接受128万侵华日军缴械投降。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一刻凝聚的胜利喜悦与自豪,纵横万里山河,穿越时空岁月。
2025年盛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祖国山河溯源受降旧址,打捞尘封细节,叩问守护现状,在历史坐标与今日繁华中,我们见证——
江苏省南京市黄埔路附近,至今还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礼堂式建筑。礼堂外,两棵百岁榆树,亭亭如盖。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当日9时,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降书上签字盖章,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俯首躬身,向国民政府递交降书。
80年后,投降旧址解说员介绍,当时冈村宁次盖章时,因为手抖,把章盖歪了。
“一辈子难忘,我们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了。”投降签字仪式警卫负责人王楚英是湖北省黄梅人。生前接受采访时,他回忆,受降仪式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意义重大。
作为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举办地,南京被视作侵华日军投降的“历史原点”。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澎湃喜悦,从这里洒向中华大地。
10月10日,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了中国战区16个受降点里最盛大、最扬眉吐气的一场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广场上,十万双眼睛,盯着日本鬼子怎么低头、怎么缴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八路军老战士赵勇田清晰记得,侵华日军华北军司令官根本博率团入场时,除了南归飞燕的鸣叫外,一片寂静。日本鬼子个个俯首低眉、神情恍惚。
当天,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谈判第44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消息传到北平,赵勇田和战友们欢欣鼓舞,拍着手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微风拂过广场,青砖无言,太和殿前汇聚了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缩影。
7月20日,北京霞光漫天,游客在拍摄晚霞中的北京故宫东北角楼。80年前,华北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新华社发)
军刀入匣,战旗垂落,那一刻的肃穆与沸腾的欢呼,共同铸就一座民族的记忆丰碑,昭示着胜利属于不屈的人民,正义终将驱散漫漫长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就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照壁上所镌刻的那样:“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
在武汉市江岸区,有一条3.8公里的街道,曾被英法俄等5国占为租界。1946年元旦,为纪念抗战胜利,这里被命名为胜利街。
打开百度地图,16个受降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胜利路。
上海有2条,分别在青浦区和浦东新区;南京有2条,分别位于江宁区和浦口区;杭州的胜利路在余杭区,广州的胜利路在白云区……
从受降点到胜利路,一脉相承的是,那份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1946年,为纪念侵华日军在宋殿村“洽降”的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将这片区域命名为“受降乡”,后来成为中国唯一以日军投降为缘由命名的“受降村”。
90岁的当地村民华永贵老人说,2007年镇村合并,“受降村”这个名字差点被取消,村民集体呼吁,护住了这个名字。
如今的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就建在“受降村”的群山之间。杭州地铁6号线直达这里,这一站被命名为“受降站”。
武汉中山公园受降堂所在的建筑始建于1942年,原为中山公园大众会堂。受降仪式后,这座建筑先后成为图书馆、展览馆、餐厅。
1998年5月21日,受降碑在中山公园库房内被发现。经过考证修葺,2000年9月18日,武汉受降堂洗尽尘埃,庄严重开。
在河南省漯河市,有着全国唯一一条“受降路”。
1945年9月,侵华日军投降后,漯河当局命令等待被遣返回国的日本鬼子,把竹木街西段由寨内通向煤市街的一条土路整修加宽,这便是“受降路”的前身。
修路时,7岁的漯河居民乔金喜和家人曾到现场观摩。“看到无恶不作的日本人老老实实为我们修路,大家都在拍巴掌,扬眉吐气!”他说。
如今的受降路,街道不算宽敞,但人流如织。
每逢清明节和中元节,住在附近的市民张春华都会在路口摆放一捧白菊。她说:“老百姓受尽屈辱,将士们以身报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不敢忘、不能忘……”
在河南郑州,当年举行受降仪式的圣公会礼堂,已在城市发展的脉动中隐入烟尘。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商城大厦。
在江西南昌,当年举行受降仪式的中山路,与胜利路步行街连为一体,拥有鳞次栉比的商业楼宇,大型商场、星级宾馆与时尚专卖店星罗棋布。
当母亲牵着孩子的手在明亮的橱窗前流连,当老人们坐在路边长椅上享受午后阳光……这平凡而珍贵的安宁,不正是80年前革命先辈们最憧憬最期盼的未来吗?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它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
16个受降点,当年举办受降仪式的建筑、场馆多数已经改作他用,抑或是消逝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
不可否认的是,从侵华日军俯首认罪的那一刻起,胜利的荣耀已经深深镌刻进中华大地的肌理,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
今天的杭州“受降村”,地铁线直通、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污水管网入地,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家别墅成为乡村振兴的缩影。站在这里向东远眺,钱江新城“七星拱月”的城市天际线朦胧可见。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地方,因“六小龙”而在全球科技圈独领风骚。
8月8日,观众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电影院等待入场。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持续热映。该片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新华社发)
偌大的南京南站里,南来北往的旅客摩肩接踵,一列列高铁密集抵离;秦淮河畔,穿着华服的游客拍照打卡,定格金陵古韵风华;新晋“全球店王”德基广场,年销售额突破245亿元,想在这里吃顿饭,排队半小时是常态。
在中部重镇武汉,光电子产业“独树一帜”,人工智能产业连续三年增速超40%,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万家。敢为人先的英雄城市,正以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枢纽通衢的关键支撑、国家战略的核心承载,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每座受降城市,都有胜利路。
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盛世的昭示。
从血火淬炼的伟大胜利到复兴路上的盛世辉煌,那份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正化作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的磅礴伟力,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1945年9月9日-1945年12月27日
中国战区陆续受降
受降时间与地点分别是
↓↓↓
南京受降会场
南京是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举办地,被视作侵华日军投降的“历史原点”。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降书上签字盖章。
两天后,同属“京沪受降区”的上海,举行了受降命令交付仪式,侵华日军代表松井太久郎躬身领受命令。
如今,南京受降点已成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设置了投降仪式硅胶像和画作等展陈。
收缴日军军械
1945年9月13日,阳光穿透阴霾,洒落在山西太原城。澄田赉四郎代表6万日本侵略军在这里投降。
签字仪式完成那一刻,压抑许久的欢呼瞬间爆发,积压在太原人民心中多年的仇恨与悲愤,随着日军投降得以宣泄。
受降仪式
1945年9月14日,南昌地区受降仪式在中山路原南昌中央银行大楼(现八一起义纪念馆斜对面)举行,侵华日军代表笠原幸雄在投降书上签字。仪式结束后,江西南昌10万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游行。
中山路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定名,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六万浙江人死于日方细菌战
1945年9月15日,中方在杭州召见日军代表野地嘉平,规定杭州附近日军向中方缴枪。为纪念这段历史,1946年富阳县将该区域命名为“受降乡”,宋殿村也得名“受降村”,并成为中国唯一以日军投降为缘由命名的村。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在此开馆。2020年杭州地铁6号线开通,位于受降村附近的地铁站被命名为受降站。
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举行
1945年9月15日正午,长衡地区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科学馆举行,坂西一良代表长衡地区日军,呈递投降书。受降仪式上,悬于科学馆两侧的一副对联,字体遒劲: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湖南大学科学馆现为湖南大学办公楼,因其典雅的红砖墙,师生亲切地称呼它为“红楼”。
受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
1938年,广州沦陷。直至1945年9月16日,中山纪念堂迎来了洗刷国耻的庄严时刻。中央舞台后壁,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浮雕头像,在其注视下,田中久一在降书上签字。
今日的中山纪念堂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步入其间,静立着一块“见证受降”的图文指示牌。这里既是追思伟人的巍峨圣殿,亦是铭刻民族胜利的无字丰碑。
中山公园“受降堂”
1945年9月18日下午3时,汉口中山公园“受降堂”(原张公祠),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接受日军投降,21万侵华日军缴械。
受降仪式后,受降碑与“受降堂”牌匾一度遗失。1998年,中山公园职工在地下室发现受降碑。2000年9月18日,武汉受降堂重启,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建的受降亭
1945年9月20日,侵华日军代表鹰森孝率领日寇31560人,在河南漯河山西会馆无条件投降。等待遣返的日子里,侵华日军受命为漯河修建了一条宽8米、长约700米的路,后被命名为“受降路”。
1955年2月,漯河镇二完小更名为受降路小学,成为全国唯一以“受降”命名的小学。
日军被带入郑州受降礼堂
1945年9月22日,河南郑州中华圣公会礼堂内,侵华日军代表鹰森孝签字投降。长春路(今二七路)上,万民涌聚,见证这扬眉吐气的时刻。鞭炮彻夜不绝,一片欢腾。
当年举行受降仪式的圣公会礼堂已不见踪迹,这里拔地而起变成商城大厦,与庄严的二七纪念塔隔街相望。当年发表胜利演说的大操场,如今蝶变为繁华商圈,车流如织、人声鼎沸。
蚌埠受降仪式
1945年9月24日,侵华日军代表十川次郎在蚌埠投降,蚌埠成为安徽、江苏两省长江以北地区日军缴械投降的指挥中心。安徽境内共接受4万余日军投降。
曾经的受降地,位于现在蚌埠市中心的二马路旁,如今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在史学界专家、学者的倡议与指导下,2020年,蚌埠建设“中国第十战区受降仪式纪念墙”并立碑纪念。
傅作义前往归绥出席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28日,侵华日军驻蒙军司令根本博等代表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签字投降。这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中最北端的一个,与最南端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受降仪式恰巧在同一天。
八十载光阴荏苒,归绥受降的具体地点如今已经难觅踪迹,但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抗战的历史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汕头受降点位于外马路131号
1945年9月28日,汕头外马路131号一栋三层楼内,侵华日军代表签署投降书。从娱乐场到侵略据点,再到胜利受降台,其变迁本身便是潮汕人民抗争与胜利的缩影。
2013年以来,广东省汕头市政协委员提案持续推动保护“汕头受降处”并申报省级文保。如今,这座建筑以其独特存在,无声诉说着历史,提醒后人铭记赢得民族尊严与和平的胜利时刻。
投降书签字完成后,日军投降代表上缴佩刀
1945年10月10日,华北战区侵华日军投降受降仪式在北平(今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各界民众10万余人(又说20万余人)现场见证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受降规模最大的一次。
上午10时10分,日本投降代表根本博一行由太和门外下车,垂头丧气,步行入场。21名投降代表在万众怒目之下,双手捧着自己佩戴过的战刀,恭恭敬敬地放在受降桌上。
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中山堂举行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地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现为“中山堂”)举行。日方代表安藤利吉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个受降仪式,代表台湾、澎湖列岛地区日军共计169031人正式向中国投降,也标志着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台湾自甲午战争后已离开祖国怀抱长达50年,受降仪式备受中国军民重视,场面非常壮观。
日军签降代表呈献受领证书
1945年12月27日,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仪式在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部大礼堂隆重举行,此礼堂即山东省立图书馆“奎虚书藏”大阅览室,侵华日军代表细川中康签署投降书。当天是济南沦陷8周年纪念日,选此日受降,寓意雪耻。
目前,山东省图书馆在受降旧址特辟专室设立“永奠和平——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展”。
详见8月15日湖北日报04/05版>>
(本版撰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成熔兴 杨文漪 张倩倩 马文俊 张竞恒 刘洁 甄子萱 黄洁如 何甜 汤炜玮 美术 段雨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