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党联系群众“最后一百米”的关键所在。为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实践锻炼,今年以来,武汉市江汉区创新推出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跨街道跟班学习机制,通过打破街道壁垒、搭建实践平台,让后备人才在不同街道、不同社区的治理场景中拓视野、学方法、强本领,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社区治理“新生力量”。
突破瓶颈,精准培育
“社区后备力量大多是年轻党员干部,他们中很多存在经验欠缺、视野局限、本领恐慌等能力发展瓶颈。”江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给2026年社区“两委”换届储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区“头雁”后备队伍,区委组织部在今年初进行精心部署,创新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跨街道跟班学习工作机制,将其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关键一招”。
此次跟班学习采用“分批选派、精准对接”模式,全区共选派38名后备人选参与,分两批奔赴10名市、区级“名书记”所在社区进行沉浸式学习2个月。
第一批聚焦重点培养,以点名调训方式选派18名1991年后出生的社区副职,于3月至5月完成学习;第二批侧重广泛储备,面向全区各个街道,通过推荐选拔20名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社区干事,于5月至7月接续开展跟班实训,加速后备力量成长。
为确保学习“精准滴灌”,区委组织部打破街道、社区的限制,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三维匹配”机制:按派出社区类型(如老旧小区、商住混合小区)、学员岗位职责(如综治、民生服务)及个人学习意向,全面统筹匹配接收社区,实现“同类社区学经验、相似岗位学方法”。
满春街道肖家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欣静,赴汉兴街道常青二垸社区学习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的成功治理经验;民意街道舞台社区党委副书记郑诗琴,到万松街道武展社区取经,探索让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的路径……社区的后备力量纷纷走进名书记所在社区,开启了一场场靶向匹配的研学之旅。
为保障学习实效,区委组织部明确三方责任:派出街道负责跟踪管理,接收社区安排导师帮带,学员需签订岗位目标承诺书。学员需严格落实“三个一”要求——牵头办理1件民生实事、主持1次居民议事会议、对口联系1个小区党支部。同时,建立“日常考核+成果转化”双评价体系,将学习成效与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直接挂钩,保证学员“真学真用”。
躬身实践,强筋壮骨
“刚到打铜社区时,雷打不动的晨间例会场景让我深受触动。社区工作者们围坐一处,神情专注地逐条梳理当日工作重点。谁家昨日刚安装了报警器,今日需重点走访几户独居老人,‘平安锣’志愿巡防队夜间巡逻的重点区域……大家一一核对、标注,热烈地碰撞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前往打铜社区跟班学习的常青街道银河里社区的于鑫深有感触地说。
这种“手把手教、面对面学”的沉浸式体验,正是跟班学习的鲜明特色。学员们跳出“听课记笔记”的传统模式,全面参与接收社区的日常工作:从参与党委会议、网格巡查,到主持居民议事、协调矛盾纠纷,全程融入社区治理“全流程”。
横堤社区跟班学员黄伯涛帮助破解“停车难 ”问题
2个月时间虽不长,但打铜社区的“名书记”倪娟带着于鑫将社区“党委推动+党员带动+多元共治”模式逐环节实践,于鑫也在导师指导下逐渐掌握“聚焦矛盾、分类疏导、凝聚共识”的议事技巧。
“如何汇聚党群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如何培育志愿者头雁队伍?”……按照跟班学习部署,每位学员都需要带着“社区三问”下沉实践,带着问题学、盯着难事抓,让学习始终锚定基层治理的关键堵点。
汉兴街道盛世社区黄伯涛在横堤社区随“老书记”胡绍移跟班学习。
“从前总感叹自家社区资源匮乏,到了横堤才悟到,这或许是社区工作者常常要面临的共性困境。学习期间,我全程参与横堤社区党委破解碧湖花园等五个小区停车难的攻坚项目,和胡绍移书记一起通过社区党委牵头、居民深度参与、多方协商共治,盘活资源、解决问题,满足了居民多样诉求。”黄伯涛感触颇深,“我不仅学到‘党建引领资源整合’的治理方法,更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式,学会从区域协同视角破解治理难题。”
笃行实干,善作善成
“不仅要向结对名书记学工作思路、学方法技巧、学务实作风、学敬业精神,更要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这是区委对所有跟班学员的要求。
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攻坚”,学员们将学到的“金钥匙”转化为破解本社区难题的“金点子”,推动学习成果落地生根。
于鑫一回到自己所在的银河里社区,就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篮球场的配电箱旁,一棵经年老树野蛮生长的树根不仅威胁地下管网,更直接危及周边建筑地基和居民安全。
“我将此前在打铜社区学习到的‘党委推动+党员带动+多元共治’模式灵活运用到本社区的实际工作中。”于鑫介绍,银河里社区党委迅速召集业委会、物业、供电、园林等多方力量召开联席会,由党员担任协调组长,供电部门现场勘查,园林公司制定修剪方案,居民代表全程监督。为破解经费难题,他们借鉴打铜社区资源整合经验,协调园林公司按成本价施工、供电公司承担应急费用、物业公司负责后续整修,仅用7天就彻底消除隐患。
“多方共赢的治理成效,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命力所在。”于鑫的感悟,道出了后备干部在跟班学习后治理思维的深刻蜕变。
两批学员行囊里满载的,不仅是具体可学的工作方法,更有日趋成熟的治理智慧与迭代升级的创新理念。西桥社区小区治理月月谈、八古墩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江北社区楼商居融合发展、建设社区打造低碳社区、马场社区“1728”社区工作法、江汉里社区“社区+物业+N”……这些扎根实践的宝贵经验,正悄然转化为江汉区基层治理的“红色密码”,为破解更多民生难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踪问效,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察看,全面掌握学员思想动态与实践表现,确保跟班学习走深走实。”江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让这些后备力量在学思践悟中成长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社区治理的主心骨,才能真正为“两委”换届储备过硬“头雁”队伍,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赵雯 通讯员 陈进宝 何君怡)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