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气温上升、来水减少、用水高峰“三期叠加” 全省1800余座水库泵站联手输水抗旱
湖北日报 2025-08-07 21:38:3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艾红霞 通讯员李颖 张峰 胡剑芳 实习生 周正 汪欣如

1961年以来最热的七月刚刚过去,晴热天气仍在持续,8月的农田又迎来用水高峰期——目前正值水稻孕穗扬花、夏玉米抽雄吐丝、大豆开花结荚,三大秋粮作物都处在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

气温上升、来水减少、用水高峰“三期”叠加,面对区域性、季节性干旱挑战,如何防范应对高温旱情?

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全省正强化联动调控引江济汉工程、漳河水库、王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科学实施跨区域水资源调剂,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位于京山市的高关水库为灌区稻田及时送去灌溉水(通讯员张德隆摄)

1640座水库开闸,全力保障秋粮用水

“及时水来了!700亩水稻收成保住了!”8月4日,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陈祠村种植大户张雄辉看到中稻喝饱水,眉眼舒展。

7月以来,咸安区持续高温少雨,堰塘灌溉用水告急。8月1日,当地通过三库联合调度——四门楼水库开闸放水、协调借用王英水库水资源、合理调度南川水库,为全区20余万亩稻田“解渴”。

地跨荆州、荆门、宜昌三市的漳河水库灌区是全省最大灌区,8月6日8时,漳河水库将灌溉流量增加到45.67立方米/秒,清澈透亮的漳河水沿着渠道流向灌区深处。

“各干渠进水闸全部开启放水,全力保障粮食生产。”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灌区7月降雨量较多年平均偏少8成,土壤保墒不足,7月15日启动今年第二轮灌溉以来,已为灌区农田输水4700万立方米。

水库开足马力放水,重大水利工程忙着跨区域、跨流域调水补水。

泵站内机器轰鸣,机组高速运转。8月7日8时,长江水正经过引江济汉工程渠道,流向汉江、长湖及东荆河流域,为沿线居民生活、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据统计,引江济汉工程自7月以来共从长江引水14.37亿立方米,其中向汉江补水11.03亿立方米,相当于9个东湖的水量,成为江汉平原旱情中的“输水大动脉”。

襄阳市襄州区是农业大区,今年7月至今降雨量不足常年四成,当地水利部门开启1677眼机井,调用9800台水泵实施轮灌,通过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跨区域调水,结合人工增雨作业,已完成159.7万亩秋粮作物和44万亩秋季油料作物的农田精准灌溉。

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截至8月5日,全省共有1640座水库开闸保供水和灌溉,近200座涵闸、泵站引提外江水抗旱,全省累计启用抗旱泵站3.2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3.5万台(套)。

实现精准灌溉,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比往年人工灌溉节水超过30%。”8月5日,襄阳市襄州区水稻技术集成示范区的水稻田间,水光粼粼,稻秆挺拔,种粮大户白建锋说起用上智能水阀实现精准灌溉后的变化。

“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白建锋介绍,水省下来了,田也灌溉得更及时、更到位了。

襄州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工程调水+科技节水+人工增雨”组合拳,全力以赴守好鄂北“粮仓”墒情底线。

“每天巡查渠道超过20公里,发现漏水点立即抢修。”8月6日,在孝感市孝昌县的田间地头,抗旱护水小分队正在巡渠。

面对高温干旱天气,孝昌县水利部门统筹徐家河、芳畈、观音岩等水库水源,并依托陆山、白沙等泵站提水灌溉,截至目前累计调配灌溉用水2800万立方米,为43.5万亩水稻“解渴”。为避免水资源浪费,此次输水抗旱期间,当地党员干部特意组成抗旱护水小分队,24小时轮班巡查渠道。此外,孝昌县还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节水灌溉、覆盖保墒。

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根据长江委最新预测,当前长江流域汛情平稳,来水持续偏枯,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控制站水位较历史同期偏低3.8米至4.8米,预计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位仍将继续消退,后期抗旱压力大。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9日至13日,长江流域自北向南有一次中雨、局地大雨的降雨过程,已要求各地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科学蓄水保水。同时要求各地继续坚持蓄雨水、引外水、存库水策略,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统筹,全力保障人饮安全和灌溉用水。

引江济汉.png

责任编辑:刘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