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今年5月,硅来半导体的首条碳化硅晶圆切割产线在光谷通线,实现国际先进激光切割技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剑指2030年经济总量冲刺3万亿元的新目标,武汉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破圈拔节。
重大项目是经济跃升的根基。武汉今年新开工930个亿元以上项目,2400个亿元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其中,政府与民间资金共舞,常态化推介优质项目,让市场活力奔涌不息。
创新血脉成为跃升的主线。上半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在规上工业中占比达24.6%。
以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为代表的“五谷”,成为武汉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创新血脉在其中奔涌交汇。光谷的机器人“走”进车谷车间,提升智造精度。星谷的高精尖北斗芯片,为网谷通讯安全加密护航。药谷的医疗器械,融入了光谷的“中国芯”。
传统产业淬炼智慧火花,新能源汽车产量飙升152%,半年冲破16.8万辆,绿色浪潮席卷江城。新兴产业强势崛起,集成电路和光通信项目密集落地,托举光电子产业产值突破2053亿元,增长31.2%。未来产业也不再停留于实验室,全国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在汉完成,快舟火箭实现批量生产,武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较2022年已增长三倍。
中欧班列钢铁驼队驰骋欧亚,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标既定,天河与花湖机场客货“双枢纽”比翼齐飞……陆海空“丝绸之路”的深度链接,则为武汉的能级跃升打开全新舞台。
“我们要聚焦转型升级、强化创新赋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夯基垒台、焕新开放,这座中部地区崛起的脊梁之城,已将未来的种子撒向更辽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