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急骤发生的感染,让本就“薄如蝉翼”的角膜岌岌可危 看武汉医生如何挑战 "不可能"
湖北日报 2025-08-04 17:02:31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刘禹、杨阳)急骤发生的感染,让本就“薄如蝉翼”的角膜岌岌可危。7月3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眼Ⅱ科(角膜病专科)为一名患有严重角膜溃疡,且合并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60岁徐女士(化名)治疗,不仅保住了患者眼球,其视力还有望逐步恢复。

徐女士来自荆州,一个多月前突发右眼疼痛、红肿,睁眼困难,伴有大量白色脓性分泌物及畏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角膜溃疡”,实施羊膜覆盖术后病情未得到缓解。辗转多家医院检查显示,其右眼结膜重度充血,全角膜雾状混浊水肿,眼睑边缘及角膜表面附着大量黏稠白色分泌物。

由于感染范围广、程度深,病原不明,再加上多年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及眼表微环境异常,当地医生告知徐女士及家属,诊疗难度极大,存在感染扩散甚至无法保住眼球的巨大风险。

7月底,徐女士抱着最后希望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Ⅱ科就诊。接诊后,该科主任杨燕宁教授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多学科评估,确认其病情复杂性:持续脓性分泌物渗出,角膜大面积浑浊水肿,中央浸润深达基质层。

“患者的角膜感染如风暴中心,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基础疾病形成的‘土壤’对感染的控制和组织的修复更是巨大障碍。” 杨燕宁教授分析后,与团队黄林英、万珊珊医生立刻制定并执行严密方案。


治疗中,诊疗团队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防控端口前移:安排隔离单间病房,物品专人专用;医护人员穿戴隔离衣及防护面屏操作,确保安全。团队第一时间完成角膜溃疡病灶刮片培养,明确病原体种类,为精准用药提供依据。基于临床判断,随即启动高浓度抗生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联合疗法,对右眼持续冲洗结膜囊,清除病原体及毒素负荷,创造治疗窗口。

在医护团队严密监护和动态评估下,几天后,徐女士眼部感染得到控制,分泌物明显减少,手术窗口期显现。考虑到感染对组织造成的深度破坏以及部分残余角膜较为薄弱,团队及时为徐女士实施“右眼羊膜移植眼表重建术”。术中,专家团队精准清除坏死病灶,通过羊膜覆盖创面抑制炎症,促进上皮修复。术后,眼科与风湿免疫科联合随访,维护患者全身病情稳定。

杨燕宁教授表示,此病例的救治堪称“挑战不可能”,关键在于团队应急响应高效、感染防控规范、抗生素灌洗精准及时及羊膜移植时机得当。在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严重造成的脆弱环境下实施治疗,对诊疗策略制定和执行力要求极高。



责任编辑:胡蔓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