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孝武 通讯员朱文婷 实习生廖芊涵
对于一名100岁的老人来说,想要清晰地回忆起80多年前的往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湖北省社科联离休干部秦子玉,却准确地记得80多年前抗日的一幕幕。抗战时的人名、地名,他不仅说得清,而且还能用笔写出来,一切仿佛还在昨天。
7月29日下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楚康楼,这位百岁抗战老兵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抗战故事。
湖北百岁抗战老兵秦子玉。
17岁参加游击队
用手榴弹炸死一名喝醉落单的鬼子
1939年春,由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交界地带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秦子玉的家乡河南省永城县(今河南省永城市),就位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腹地。
出生于1926年的秦子玉,于1942年参加了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由于年龄小,一开始他主要做放哨、站岗、查路条的工作。
“我们游击范围在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由新四军四师领导,师长是彭雪枫。那时条件很差,跟歌词里唱的一样,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也没有炮。”秦子玉回忆,刚开始的一年多他连枪都没有,直到1944年,他才有了一把产于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旧枪,那枪连准星都没有了,子弹也没有几发,只能省着用。
秦子玉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抗战时的地名、人名。
1944年秋,一小队日伪军来到永城县太丘集一带扫荡,老百姓因为害怕纷纷逃离家门,游击队为避其锋芒也躲进山林。一名日本兵看到百姓家珍藏的白酒后,便抢来喝,喝得酩酊大醉后睡着了,在鬼子的部队撤离时落单了。等到百姓回家发现他时,他撒腿就跑。
村里的民兵紧追不舍,把他逼进一个砖窑,恼羞成怒的日本兵开枪打伤了两名民兵。秦子玉闻讯赶到,他一边安抚民兵不要怕,一边查看地形悄悄向砖窑抵近。
秦子玉准确地写出了抗战时期的地名、人名。
“我选了一个地势很低的地方,悄悄往砖窑旁边爬,在离砖窑大约30米的地方,我拉开手榴弹引信用力甩了出去。当场就把这个鬼子炸死了,并把他的枪收下来。”秦子玉说,这次炸死日本兵让他受到上级通令嘉奖,也让日伪军知道了他,在后来的扫荡中点名要抓他。
在日伪军的一次抓捕行动中,秦子玉不幸大腿髋部中弹,虽未打穿骨头,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在他身上留下了一辈子的伤疤。
日本投降时
游击队小组吃炖粉条庆祝
1945年2月,在游击队表现突出的秦子玉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到游击队,大家伙都非常高兴。
“那时候中秋节快要到了,我们游击队小组的支部书记李存英就跟我商量,找老乡买一点菜,大家一起庆祝一下。”秦子玉回忆,在日本侵略者的野蛮统治和反复扫荡之下,当时的永城人烟稀少,他们跑了几个村子都买不到什么菜,最后勉强买到了3斤粉条和一点驴肉,5名游击队员就用这道菜庆祝了抗战的胜利。
秦子玉(左)。
因为从小读书识字,能写会算,抗战胜利后,秦子玉先后被派往豫皖苏军区及中原军区担任财粮助理、副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务,并在解放战争中带领干部大队和预备队参加淮海战役,后期随部队南下,先后在中南青委宣传部、团校担任副科长、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中我们节节胜利,再也不缺枪了,南下到武汉的时候我一度有三把手枪,不过解放后按照要求都统一上交了。”秦子玉说,当年缺枪少炮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能连续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呢?那是因为我们党从来都是依靠群众,打的是人民战争。
解放后,秦子玉先后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科院、湖北省社科联工作,直至1986年离休。
秦子玉每天坚持看书写字。
如今,已步入百岁的秦子玉身体依然硬朗,每天坚持读书写字。
秦老为什么能这样长寿?“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胸开阔,劳逸适度。”他向湖北日报记者透露了自己的16字长寿秘诀。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秦子玉满怀期待。他深情地说,80年前他和战友庆祝抗战胜利只有炖粉条一道菜,现在家家户户随便吃个饭都是几道菜,80年来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作为国家由弱变强的见证者,秦老希望我们国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早日实现一代代中国人共同憧憬的中国梦。
社区干部为秦老过生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