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线”如何破题?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宋时磊解读
湖北日报 2025-07-30 16:27:50

湖北日报讯(记者田佩雯)7月30日,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在武汉大学落下帷幕。经过61名专家紧张阅卷,最终评选出18名特等奖,300名一等奖,1200名二等奖,1266名三等奖。本次作文大赛总决赛试题,要求考生以“一线”这一看似简单的词汇为题眼进行构思和写作。对此,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宋时磊代表命题和阅卷组解读:“一线”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为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创作路向。

QX30850.JPG

宋时磊为同学们打开“一线”的写作思路:“一线”可以是具象之“线”,指向连接、界限与脆弱;也可以是抽象之“线”,隐喻微弱、临界与希望;也可以是社会角色之“线”,联系到基层、前沿与基石;还可以是美学与象征之“线”,指涉精妙、含蓄与意境。

总之,“一线”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词语。它既是具象的存在,又是抽象的哲思;既是脆弱的临界点,又是坚韧的生命力;既是平凡的岗位,又是社会的基石;既是微弱的希望,又是连接的纽带。

优秀的创新作文,往往诞生于对平凡词语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诠释之中。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总决赛“一线”这一命题,没有意涵丰富的背景材料,题意清晰、明确,降低了审题难度,考生可以从历史、现实和生活等多角度立意,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考生在作答时,不能停留在词语的简单释义层面,需通过具体事例、生动描写、深刻议论或情感抒发,书写“一线”背后所蕴含的生命体验、社会价值、哲学意义或美学意境。

宋时磊介绍,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少部分考生过于拘泥词汇本义,词典式释义罗列,或立意宏大但缺乏细节和事例支撑,或较为生硬地在全文中“硬核式”植入“一线”二字。但更多同学能够将“一线”内化于心,外化成篇,揭示了词汇背后的深层意蕴。总体来说,本次命题和评审实现了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悟”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包东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