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快语|暑期档上映多部抗战题材影片,电影也是“活”的历史教科书
湖北日报 2025-07-29 18:20:53

444.png图片源于网络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上映仅仅5天的《南京照相馆》,票房已经突破5亿元,这部影片的热度仍在持续攀升。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背后,反映出国人对深入那段历史的强烈渴望与支持。

河南一位网友带9岁的儿子观看这部电影时,平时活泼的孩子全程沉默、悲伤、愤怒,回家后男孩将珍藏多年的日漫卡片全部撕掉。这部电影对年轻一代来说,远不只是一部影片,更像一堂刻进生命的历史课。

与此同时,《731》能否如期上映,一直萦绕在无数人心头。有人认为电影内容过于恐怖血腥,可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有不少人希望通过电影镜头直面那些沉重的历史场景。

“那段历史太残酷。那是中国人的耻辱,是亡国恨。”80多年前的惨痛往事,让一位95岁的老人刻骨铭心,她说:“谁要忘记那段历史,就是背叛!”真正的勇气,并非在颂歌中高亢,而是在血泪交织的真相前保持凝视的姿态。

观看《南京照相馆》等抗战题材影片不难发现,电影作品也是“活”的历史教科书。我们想要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时代,最直观的方式之一便是观看那个时代的电影。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扣人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和社会百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比文字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

《南京照相馆》受到追捧,根源正在于此。它用克制而深刻的叙事,将宏大历史投射到七个生活在南京的普通百姓的个体际遇。影片并没有一味地拔高这些人,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转变。在面临屠戮时,他们曾挣扎求生和无助绝望。作为平民百姓,他们只求能够安居乐业,但当危难真的降临,他们依然有勇气挺身而出。从“保命”到“保存罪证”,一群小人物做出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选择。

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百姓,为守护真相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勇气与坚韧,无不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弦。

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里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有些历史记忆永远不能忘记,更不能被人为抹去。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暴行等,都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是日本侵华的铁证。这些记忆如同基因密码,一旦抹除,民族便失了筋骨。当某些势力妄图篡改教科书、粉饰战争罪行时,电影却以影像的凿子,在历史岩层上刻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的真相理应被更多人看见,课本里的历史场景更需多元化呈现。年轻一代对历史的感知,不该仅源于几行浓缩的考点,而应沉浸于《南京照相馆》里斑驳的相纸、《东极岛》中苍茫的海岸线,让历史在光影中长出骨肉,在心灵里扎根。

铭记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避免悲剧重演。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为有人试图掩盖就消失。通过这些优秀的抗战电影,我们能看到先辈们的抗争与牺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责任编辑:艾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