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师范大学“湖韵繁星”支教圆满落幕:青春执笔绘就七彩假期 城乡共赴温暖成长之约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27 09:47:0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许召美、杨紫嫣、余宇灵)为响应“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号召,赋能乡村儿童成长之路,7月25日,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湖韵繁星”实践队于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河北完全小学圆满完成为期20日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们以知识为墨、爱心为笔,为乡村儿童假期镌刻“七彩”印记。这场青年学子与乡村学童的双向奔赴,既是扎根基层的教育实践,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烈日淬炼初心:汗水浇灌奉献之花

支教期间,当地持续高温,烈日炎炎下,志愿者们的支教热情丝毫未减。他们每日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备课、授课、组织活动,汗水一次次浸湿衣衫,却从未影响他们的教学节奏。无论是清晨的早读辅导,还是午后的课堂互动,志愿者们始终以饱满的状态投入,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

支教老师正在认真备课

课程赋新能:多维课堂激活成长潜能

本次支教活动不仅涵盖语数外等基础学科,志愿者们还结合自身特长开设了手工制作、情绪管理、非遗文化、科学实验等特色课,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运动会挥洒汗水、文艺汇演绽放自信,“模拟法庭”中孩子化身审判员、律师,沉浸式感悟法治精神。多维课程让校园焕发蓬勃生机。

队员们合作演绎模拟法庭

文艺汇演前一天,队员们一起布置舞台

队员参与运动会拔河项目

温情润心田:双向呵护滋养教育沃土

学校食堂的阿姨们也用行动表达着对志愿者的欢迎与关怀。她们每天为志愿者准备可口的饭菜,用新鲜的食材,驱散了大家的疲惫。“阿姨做的菜特别有家的味道,每天吃到热乎饭,感觉浑身都有劲儿了。”一位志愿者说道。而志愿者们也常常主动帮助食堂分担工作,给孩子们打饭。双向关怀构筑起超越师生关系的温情纽带。

服务小学提供的丰盛菜肴

队员们为小朋友们打饭

家访连心桥:步履丈量乡村教育图谱

为更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家访。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与家长促膝长谈,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家庭困境,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课堂上的进步与变化。“老师能来家里看看,还跟我们讲怎么鼓励孩子,太贴心了。”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心声。家访不仅拉近了志愿者与家庭的距离,更让教学帮扶更具针对性,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温暖合力。

各班老师放学后进行家访

爱心拓足迹:星火燎原延伸支教半径

活动中途,“湖韵繁星”与“青湖法雨”实践队联手,选派部分志愿者前往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开展支教。志愿者们带着同样的热忱,将知识与陪伴送到更多孩子身边,让爱心在乡村校园间传递。

支教队员前往华道小学时,小朋友们依依不舍

队员们在华道小学开展教学

离别续新章:童言纯真烙印青春使命

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部分学生因身处农村而存在畏难心理,对未来缺乏信心。志愿者们便以自身经历为例,耐心鼓励:“农村不是局限,努力才能让你走得更远,好好学习,就能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渐渐变得开朗自信,眼中也多了对未来的憧憬。

离别之际,孩子们拉着志愿者的手依依不舍,有的送上自己画的画,有的写下暖心的留言。“老师,你们还会回来吗?”“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去大城市看你们!”简单的话语里,满是纯真的情感。这段旅程的结束,恰是更多成长故事的开始。这场支教活动虽已结束,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故事仍在延续。

孩子们目送老师们离开

此次支教不仅是“七彩假期”的生动实践,更在城乡间搭建起理解的桥梁。它以青春力量滋养乡村教育土壤,缩小知识差距;而这份跨越地域的爱与希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的微小却坚韧的力量。志愿者的汗水已化作希望的种子,深植童心的沃土——静待新芽破土,共赴繁花满途。


责任编辑:高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