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位于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内的本尼达墓。(记者周三春摄)
2010年10月,本尼达(前排右一)与家人最后一次来到中国,参观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 胡文慧
“这是长眠于此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格伦·本尼达的墓地。他与李先念主席在抗战时期结下深厚友谊。”7月26日,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内,讲解员吴丹萍向参观者一遍遍讲述着这段特殊的历史。
四周绿树掩映,汉白玉墓碑上镌刻着象征天空的朵朵白云,本尼达年轻时帅气的军装照被永远定格在此。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内景。(记者周三春摄)
一位退役美国飞行员的骨灰,为何会漂洋过海被安放在湖北红安?
时针拨回8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刚满18岁的本尼达作为美国“飞虎队”队员之一,被派往中国协助抗日。
1944年5月6日,本尼达驾驶战机前往汉口参与轰炸日军目标,在返航途中被日军击中坠落在监利地区。他跳伞逃生后被当地村民救治,并被连夜送到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师部医治。
在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本尼达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也与时任师长李先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本尼达离开五师前,李先念师长送给本尼达一把缴获的日军手枪和一张自己的照片作为留念。
本尼达离开第五师前,李先念师长送给本尼达一把缴获的日军手枪和一张自己的照片作为留念。(李先念纪念园供图)
美国空军“飞虎队”飞行员携带的血符。只要亮出血符,就能证明身份,得到当地百姓帮助。(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供图)
历经约六十天,本尼达终于安全回到了美军重庆基地。1944年9月,本尼达离开中国回到美国。这段在湖北重生的经历与中国人民给予他的关爱一起深藏进他的心里。
此后,本尼达念念不忘中国军民救命之恩,先后携家人于2002年、2005年、2010年三次来到中国,其中两次到湖北重访故地表达谢意。
“他总是一遍遍重复着:中国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李先念侄孙、纪念园退休人员陈春华先后两次参与了接待来访的本尼达一家。
陈春华介绍,本尼达将当年李师长赠送给他的那把手枪回赠给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作为永久收藏。他先后带来了全家三代共十位家庭成员,瞻仰故居纪念园,看望救助过他的监利当地农民,表示要让本尼达家族与中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
2015年,故居纪念馆更新展陈,展示了本尼达向李先念女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李小林回赠手枪时的合影。(记者周三春 摄)
2010年10月23日,最后一次从中国返美不久,本尼达与世长辞。次年5月11日,遵照他的遗愿,本尼达的夫人携两位儿子专程从美国来到红安县,将本尼达的部分骨灰永久安放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本尼达墓园内,同步展示着“飞虎队”飞机模型,刻写着本尼达当年在湖北获救后被转移的经历、线路图等。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还组织拍摄了纪录片《飞虎情缘》,再现了本尼达在湖北的这段真实过往。
大暑时节,李先念纪念园内依然有不少参观者。
“参观完纪念园,听完本尼达的故事很感慨。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向革命先辈和国际友人们表示深深敬意!”当日,来自荆州市沙市区玉壶村的40名党员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村党总支书记凡孝方说。
7月26日,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内,讲解员正在讲解李先念与本尼达的故事。(记者周三春)
陈春华介绍,近年来,本尼达家人,李先念女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李小林,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代表等多名亲属和中外友人前来参观、祭扫本尼达墓,聆听他与李先念主席、与中国的故事。
“纪念园每年接待90多万人次。每天的讲解中都包含着本尼达的故事。”陈春华说。
英雄长眠英雄之地。如今,这段见证中美友谊的佳话还在流传和续写。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