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省公安厅披露典型案例并发布防诈提示 青少年暑期需警惕两类电诈陷阱
极目新闻 2025-07-26 07:57:27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袁超一 通讯员杨保华)暑假期间,学生群体有了更多闲暇。然而,诈骗分子也盯上了这个“窗口期”作案。7月24日,湖北省公安厅披露一批涉及学生被骗的高发诈骗案件类型,提醒广大学生警惕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和“境外高薪招聘”陷阱。

案例:大学生小唐在某APP看中一个高等级游戏账号,以5000元与卖家交易。付款后,卖家以游戏账号换绑失败、需要转移数据为由,诱导其缴纳押金。小唐没多想便转出两笔1888元的押金。对方又表示需要在支付宝刷够“消费额度”,才能够通过支付宝退还押金,消费的资金一并退还。小唐再次转账,直到没钱。对方表示还差2000元,可以让小唐提供APP账号收款赚取佣金,补齐差价。小唐又提供自己的APP账号和银行账号给对方使用,随后才发现被骗。小唐因提供自己的账户给对方使用成为“涉诈工具人”。

警方提醒:暑假期间,学生上网玩游戏时间增多,是遭遇游戏诈骗的高风险期。该类诈骗的主要手段有两类:一是发布虚假游戏账号或装备买卖信息,再设置各类交易条件要求受害人转账;二是通过诱骗未成年人进行视频聊天、下载共享屏幕软件等远程操控手机,更改账户密码后转账。针对此类诈骗,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单独使用绑定大额资金的手机或支付设备,要对孩子保密支付密码、锁屏密码、验证码等核心信息。广大青少年应一律拒绝“送皮肤、送装备、免费代练、帮忙充游戏币、高价收购账号”等诱惑。

案例:“去边境走私黄金来钱快,我赚了30多万!”2023年暑期,青年小凯接到朋友阿西(化名)邀请他去“发财”的信息。阿西还发来“支付宝余额截图”,让小凯深信不疑。当年10月,小凯被骗至境外。到达当天,他见到的是全副武装的打手,随即被限制人身自由。小凯被迫进行诈骗犯罪,没有业绩就遭受电击、橡胶棍砸头等虐待。直到2024年2月29日,在公安部和湖北公安机关的多番努力下,小凯才被警方解救并带回。

警方提醒:“到境外走私黄金”“月入过万”“一趟五六千”“稳赚不赔”等涉及“境外高薪招聘”的骗局近年来多发。若在聊天软件、社交媒体上看到这种工作简单、报酬丰厚的出境务工招聘信息,需要高度警惕和多方核实招聘信息真伪。如果发现需要偷渡出境,应果断拒绝并及时报警求助。

责任编辑:陈诗璠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