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胡昊宇 赵浩 廖燚馨 蔡旻高)7月23日中午,一场“坨子雨”把崇阳县高枧乡石咀村洗得透亮。雨停时,炊烟从张阳村家的屋顶袅袅升起。院子里,58岁的张阳村正弯腰擦拭那辆陪他跑了7年的旧摩托,阳光下,他左下腹那道15厘米长的疤痕格外醒目——那是5年前,他割肾救子时留下的印记,也是这位“铁汉父亲”用爱托举全家的勋章。
忠贞不渝,他用双肩挑起千斤担
1998年,是张阳村人生的分水岭。那年,妻子王望云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炎,从此药不能断。为给妻子治病,他辗转苏州、福建打工,最终在粉尘弥漫的石材厂一干就是16年。“工资高,能多挣点。”他轻描淡写地说,却不知这16年里,尘肺病已悄悄侵蚀他的肺。
2017年,王望云病情恶化至失明,每周需透析3次。此时的张阳村也因尘肺病咳喘不止,却仍坚持每天骑摩托车往返30公里送妻子就医。寒冬凌晨,他的胡子上结满冰碴,却笑着说:“不冷,跑起来就热了。”
勇敢担当,他割肾救子不言悔
命运的打击接踵而至。2018年,独子张易被诊断为肾衰竭。那天,张阳村攥着诊断单蹲在走廊,指节泛白:“天塌了。”但很快,他挺直腰杆:“有我呢。”从此,医院走廊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三楼透析妻子,五楼住院儿子,他揣着两张药单楼上楼下跑,夜里就着灯光啃冷馒头,咳得背弓成“虾米”也不出声。
2020年,当医生说出“肾移植是唯一希望”时,58岁的张阳村脱口而出:“用我的!”配型成功那天,这个硬汉第一次落泪:“孩子有救了!”术后醒来,他第一句话是问儿子,得知手术成功后,才让泪水决堤:“只要孩子好,疼算啥?”
涓涓暖流,众人拾柴助渡难关
苦难没有压垮这个家庭。2022年,乡党委、政府将其纳入监测对象:儿子张易获公益性岗位,全家低保提标,村民争相介绍零工。村干部廖志恒说:“老张人实在,有活我们都先想着他。”而张易工作格外认真:“乡亲们帮过我们,我得把事做好。”
如今,王望云摸索着叠衣,张易在旁搭手,张阳村擦着那辆骑了7年的摩托车,阳光下的金属件闪着光。灶膛里火苗跳跃,正如这个家——添柴虽费力,却始终熊熊燃烧。
没有惊天动地,唯有25年如一日的坚守。张阳村说:“只要人在,家就在。”这道用爱与责任刻下的生命年轮,终将成为照亮一家人前行的不灭灯火。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