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荆楚优品|“中国鳝都”繁育黄鳝苗种破10亿尾
湖北日报 2025-07-23 20:42:4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实习生 周正 汪欣如

7月4日,仙桃市西流河镇的湖北黄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人工繁育“流水线”繁忙运转,这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黄鳝工厂化繁育基地。

据副总经理胡文浩介绍,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中旬,黄鳝育苗持续整整3个月。

黄鳝是湖北特色淡水产品的名片之一,仙桃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用十年时间攻克“种芯”难题,如今年繁育黄鳝苗种突破10亿尾。

作者刘贤双.jpg湖北黄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人工繁育“流水线”正繁忙运转。刘贤双摄

破局“种芯”

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繁育集群

催产、挤卵、受精、上架……湖北黄鳝产业集团智能繁育车间内,一批批“大黄斑”鳝苗正按标准化流程孵化,刚刚孵出的幼苗细如发丝。

2023年9月,省农发集团与仙桃联合组建湖北黄鳝产业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黄鳝育苗中心。随着2.6万平方米的恒温培苗车间投入使用,一批次囤苗可达1.3亿尾。眼下,该集团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提高苗种存活率。

种子种苗,被誉为农业“芯片”。黄鳝具有独特的“雌雄转换”特性,人工繁育极其困难。过去,鳝农们只能依靠捕捞、购买野生苗养殖黄鳝,但野生苗种供应数量不稳定、质量良莠不齐,曾是阻碍黄鳝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3年,黄鳝专家李忠带领团队开始探索黄鳝苗种繁育;2019年“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项目顺利验收;2023年,仙桃黄鳝苗种繁育突破3亿尾。

仙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形成黄鳝苗种繁育梯队,着手打造全国最大的规模化、工厂化繁育集群。

产业新生态

工厂化养殖让黄鳝四季可养

仙桃市张沟镇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工厂里,张泽兵来回巡逻,水池中,数千尾黄鳝在仿生水草间灵活穿梭,“水温保持在28℃至30℃间,这是黄鳝最适宜的生长区间。”

此前,张泽兵家有180多口网箱,碰到六七月的雨季,黄鳝死亡是常事,“现在全流程可视可控和作业,心里有底啦!”

从水面到陆基、从池塘到车间、从一季养到四季养……眼下,工厂化养殖重塑仙桃黄鳝养殖格局。

“工厂化养鳝节约劳动力和土地。”养殖户唐文元介绍,一亩池塘可投80个养殖网箱,而同样面积的车间可投200个网箱,产量是前者的4倍至5倍,还可以四季养殖。

变化的不仅仅是养殖,交易环节也有科技加持。

每逢销售旺季,仙桃先锋黄鳝交易市场的分拣车间内灯火通明,自动分级后的黄鳝被装入智能冷链箱发往全国各地。物流主管李明介绍,凌晨发货的2吨货品,中午就能出现在上海的水产柜台。

目前,仙桃建成全国最大的黄鳝产地仓,配套23个冷链中转站,开发即食鳝丝、预制菜等8个深加工品类。

“鳝七条”促发展

仙桃黄鳝成全省区域公用品牌

中国黄鳝看湖北、湖北黄鳝看仙桃。

作为强市富民的农业第一产业,近年来,仙桃推动建设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张沟黄鳝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西流河镇稻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祥宇万亩稻虾鳝综合种养基地,集聚100多家经营主体,培育细分7个行业领军龙头,带动20多万从业人员。

上下一盘棋,精养“一条鱼”。仙桃实施“万名鳝农”培训计划,每年培育繁养能手和产业工人约3300人。50岁的郑运美是西流河镇丰子垸村村民,培训后熟练掌握黄鳝人工取卵技巧,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2023年8月,省委农办出台“鳝七条”,仙桃黄鳝上升为省级战略,打造全省区域公用品牌。在政策东风下,仙桃已构建“种、养、加、销、安”全链条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2024年,“仙桃黄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6.71亿元,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责任编辑:崔逾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