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十堰观察|地下管道内温度达45℃!他们为电缆“做B超”
湖北日报 2025-07-22 13:50:1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宽宏 通讯员 郝金鑫

7月17日上午9时许,张湾区建设大道热浪袭人,地表温度达42℃。国网十堰东风供电公司“00后”配网运检工张启瀛与同事罗旭携带着测温仪和工具包,沿10千伏线路的供电路径抵达此处,对位于地下的电缆进行“体检”。

一个直径仅80厘米的井口,连接着城市的“生命线”。掀开井盖的瞬间,热浪扑面而来。

微信图片_20250722095559.jpg电力工作人员在地下检测电缆。 通讯员 郝金鑫 摄

“无有毒气体,含氧量20.6%。准备进入!”经过15分钟通风后,现场工作负责人李冬一声令下,张启瀛与罗旭从入口攀爬而下,抵达地下5米深的电缆综合管沟。

井下光线昏暗,潮湿闷热。1.6米高的狭窄通道内,左右两侧被七条手臂粗的电缆填充,中间区域仅容一人通过。这些电缆主要为十堰工业新区的远景动力、双星东风轮胎等重要工业客户供电。两人从入口处开始巡检,脚下踩着淤泥、积水前行,有些地段仅能猫腰前行,每走一步都要先探虚实。

微信图片_20250722095625.jpg电力工作人员在地下进行电缆识别试验。 通讯员 吕佩琳 摄

行至300米处,他们遇到此行第一个电缆接头,便拿出红外成像测温仪开始施工。“温度55℃,处于合理区间。”张启瀛借助手电筒的光柱读出测量数据,一旁的罗旭在巡检记录本上记录接头温度、支架编号等数据。两人对电缆上架、绝缘表皮破损等情况进行检查后,又继续前行。

地下管道内温度达45℃,没有通讯信号,有限空间对两人行进增加了难度,对他们的体力是极大的考验。两人相互协作,走走停停,不时相互提醒着“注意安全!”

11时45分,总计12.6千米的电缆巡检完毕,两人爬出管沟,返回地面时,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他们的皮肤早被汗水泡得发皱。

7月17日,国网十堰东风供电公司检修工区工作人员巡检完毕地下电缆通道后回到地面,及时补充水分(魏圣九)。.jpg检测完毕,电力工人全身湿透。 通讯员 魏圣九 摄

“你看咱俩的衣服,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似的。”张启瀛打趣道。在十堰城区,正在运行的10千伏电缆有1491.3千米,其中综合管沟内敷设的电缆有900千米、涉及地下管道有112千米。针对夏季用电高峰,国网十堰东风供电公司组织15人的电缆运检专班,定期对重载线路进行特巡特维,负责抢修的人员也会24小时在岗,确保线路故障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电力供应,提高线路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陈博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