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石观察|摆脱传统路径 发力铁海联运 黄石新港冲破重围成为亿吨大港
湖北日报 2025-07-21 12:28:39

繁忙繁忙的黄石新港码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 通讯员周巍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叶娟

盛夏七月,黄石新港汽笛声不绝。

7月11日,一列满载着医疗用品、轮胎、元明粉等出口货物的“黄石—宁波—东南亚”铁海联运专列从黄石新港棋盘洲铁路站场驶出,直抵舟山港。3天后,这批货物转乘万吨海轮,运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和国家。

黄石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多式联运分中心负责人表示,上半年,黄石整合铁路、海港、航运等全链条资源,实施“一单制”“一箱制”铁海联运,充分发挥铁运“跑得快”和海运“价格低”的优势,连开“黄石-厦门-非洲”“黄石-深圳-欧美”“黄石-宁波-东南亚、欧美”3条铁海联运班列,综合运输成本较公路节省30%以上。

黄石新港位于武汉港和九江港两座水运大港之间。多年来,黄石港口多以矿石、粮食等大宗散货为主,其相邻大港则主营外贸集装箱装卸、转运业务。随着长江货运量快速增长,大港也开始承接起大宗散货运输业务,凭借其本身航线及发班频次密集等优势,成为黄石等周边城市不少外贸企业的出海口。

越来越多的出海货物流向大港口,作为“小兄弟”的黄石港如何破解困局?

几年前,黄石率先在长江中游沿线港口中启用“散改集”等新模式,即将进港货物由散杂货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至上海等沿海出海口,地方政府按集装箱标准给予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散杂货运输转运时间长的痛点。

不久后,沿线港口也陆续启用了该模式。如何解决与邻港同质化竞争的问题?黄石市认识到,单靠补贴政策支持,很难在武汉、九江之间崛起一座大港。必须摆脱传统发展路径,在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价格低廉的服务上下功夫。

2021年,黄石新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为长江中游第一个水铁联运节点港,开辟了海进江 “三峡翻坝第二通道”。去年,黄石被纳入长江班列运营体系,开启“江海直达+长江班列”物流新模式。

苦练内功,为本地企业提供江海直达、近洋直航、铁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等物流解决方案,悄然改写了黄石外贸物流新格局。2024年,黄石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成为湖北四大亿吨港之一。

不久前,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大冶市第一家采用多式联运形式发运矿石的钢铁企业。根据“一单制合同”,企业进口的铁矿石在黄石新港码头卸船后,通过集装箱卡车短驳至港口铁路棋盘洲站场,最后由火车运至大冶海虹物流园。矿石从进港到进厂仅需2天时间,运输成本减半。

大冶金湖街道聚集了新冶特钢、华鑫钢铁等一批“大进大出”的企业,大型货车满街跑。“帮助华鑫钢铁就近出海后,活越来越多。”海虹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意明说,园区每天发运1趟火车专列,发运量为2400吨。

今年上半年,黄石水铁联运货运总量为88.79万吨,同比增长106.34%。

【手记】长江既是黄金水道,也是黄金赛道,沿线港口竞争激烈。黄石新港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推动“水铁公空”无缝衔接与信息共享,加速重构开放通道、重塑物流体系,致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广阔的现代物流体系,跳出了“拼补贴、拼货源、拼政策”的内耗式竞争。

责任编辑:李济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