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吴一篇)近日,走进天门市蒋湖农场柏台村丽丽家庭农场,只见一个个大西瓜躺在地里,翠绿的辣椒植株挺拔生长,一旁的长豆角一根根挂满藤蔓,工人们三两成群,正在对采收下来的辣椒和豆角打包装车。
“天气炎热,今天这批订单蔬菜需马上发往武汉、长沙等地市场。”柏台村党支部书记孙波安介绍。
2021年以来,丽丽家庭农场陆续流转柏台村420亩土地,采用“菜+豆”轮作的形式,种植有机花菜、西兰花、甘蓝、辣椒、萝卜、菜薹、黄豆、玉米等,年蔬菜产量达400吨,产品主要销往武汉、长沙、广州、福建、北京、河南、浙江等地。农场采取“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吸纳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共同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柏台村还通过土地流转收取居间服务费,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万多元。”孙波安说。
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柏台村从资源盘活、劳务输出、土地流转等方面入手,依托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蔬菜科技示范园,围绕“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做文章,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资源盘活+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带动”的路子。
“我们引进市场主体8家,辐射蔬菜种植面积达千亩,共吸纳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孙波安说。
如果说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关键,那么群众工作则是乡村发展的厚重底色。在孙波安看来,“核心在旗帜引领、前提在头雁高飞、底蕴在精神滋养、关键在依靠群众,要进一步激发群众为乡村发展作贡献的内生动力。”
柏台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月定期召开支部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同时通过召开屋场会把上级方针政策“零距离”传达到群众心中,让“一根针”穿起“千条线”。
“群众信得过的‘铁班子’不是喊出来的,是带着大家干出来的。”孙波安说,村党支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微心愿收集——实事办理”机制,今年以来累计解决村民出行、农田灌溉等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扩大蔬菜产业规模,探索农旅融合路径,让村集体‘钱袋子’更鼓,村民日子更甜。”谈及下一步打算,孙波安表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