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楚天风纪》报道江陵:一泓清水入户来——构建监督闭环守护城乡供水“生命线”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19 16:03:46

图片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江陵县秦市乡孟家垸村,村民鄢大姐家传来哗哗的水流声。“现在一拧开水龙头,清甜的水直接涌出来!”她手捧着清澈的自来水,眼角笑纹里漾着幸福:“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接水了!”

长江之畔,江陵大地,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正沿着崭新的管网,流淌进千家万户的“水缸”。这汩汩清泉的背后,凝聚着荆州市江陵县纪委监委护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坚实足迹。

近年来,江陵县纪委监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监督“探头”对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群众点题、精准破题、多维答题”的监督闭环,守护城乡供水这一民生“命脉”,为20余万居民饮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低价水筑起坚实屏障。

坚持群众点题,聚焦诉强监督

江陵县虽毗邻长江,却长期面临农村供水依赖地下水的困境,水质差、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突出,群众用水需求与实际供给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我们家经常停水,水压也不稳,晚上洗澡都成问题。”“自来水好像有怪味,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村的水费为什么比城区高?”江陵县普济镇大军湖村廉情信息员聂家亮的身影穿梭在村头巷尾,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条条关于城乡供水的“吐槽”。这是该县纪委监委激活基层监督末梢的生动场景,也是他们倾听群众用水诉求的第一站。

城乡供水问题点多面广,如何精准捕捉群众诉求?江陵县纪委监委创新启动“清廉驿站 + 廉情信息员”机制,将116名信息员下沉至8个乡镇98个行政村,用“铁脚板”丈量民生痛点。在普济镇羊子庙村,群众反映存在间接性停水;在秦市乡拖船埠村,村民家中自来水发黄浑浊;郝穴城区,群众投诉自来水有异味……短短两周,35条涉及供水网络不足、水压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等问题的社情民意被一一记录在册,为监督工作划出了精准坐标。

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迅速抽调住建、水利、发改等6部门业务骨干,组建联合查访专班。联合查访专班白天对8 家水厂、22处管网集中地、3处取水口进行“地毯式”走访排查,晚上汇总情况、分析研判,精准梳理排查水厂人员冗杂、收费标准差异、设施设备老化、管网口径不一等6类顽疾,督促立行立改问题30 个。

为找准问题症结,彻底解决江陵县部分乡镇群众住在长江边吃不上长江水、生活用水靠压把井抽取地下水、节假日吃水靠抢水、水质差、水压不稳定、水价高的现状,江陵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建县乡两级调研组,对近三年100件供水领域信访件、23条巡察反馈问题逐条“过筛子”,采取蹲点调研、一线查访等方式,实地走访相关企业、地方和单位,随机问访群众及商户,开展集中座谈,详谋细商城乡供水领域政策法规、运营模式、群众诉求等情况,群策群力、共话共谋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升级方案,为下一步靶向治理奠定了基础。

突出精准破题,锚定问题抓整改

“点题”不是终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江陵县纪委坚持把问题与推动整改落实相结合,压实各方责任,精准“解题”。

“民生工程不能等、不能拖!”江陵县纪委监委高位推动,拧紧责任链条,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专项监督进展情况,争取工作支持。针对全县管网联通改造、净水设备提档升级等重大问题,提请县委、县政府靠前指挥,统筹财政资金,协调县住建、城发集团等5家单位组建改造升级工作专班,明确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督促各牵头部门细化实施方案,通过驻点指导、清单管理、项目实施、阶段通报等方式,精准靶向破题,扎实稳步推进。

为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该县纪委监委实施挂图作战压实监管责任,推动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联系会议制度,紧盯项目建设中的老旧管网升级、同质同价供水、管理模式改革等5大类15项重点任务,督促各牵头单位每旬更新、每月调度、逐项晾晒任务指标进度。熊河镇的供水管网改造曾因征地问题停滞,该县派出第三纪检监察组干部一线督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协同攻坚、化解矛盾,使工程提前7天贯通。截至目前,全县新建主管网125.5公里,更新老旧管道42 公里,让98%的人口用上规模化供水,计划今年9月完成水价核定调整工作,届时乡镇、管理区水价至少下降0.45元,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价。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全程嵌入扛牢监督责任,聚焦“人、物、价”等易引发廉政风险的触点和环节,督促职能部门对决策立项、招标投标、建设施工、人员分流等4大环节10项关键要素全面梳理、分析、研判,形成自查清单、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销号。依托派出机构“嵌入式”监督优势,综合运用列席会议、跟踪监测、督查问效、红黄牌督评等方式,全周期监督项目实施,细查深究整改管理混乱、加价收费、靠水吃水等问题25个,制发工作提示4份,立案2人,问责8人,推动建章立制3个。

深化多维答题,抓源治本重长效

整治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江陵县纪委监委完善城乡居民用水满意度测评体系,将供水工作水平及整改成效纳入“五优五差股室”评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

“过去群众反映供水问题时常面临‘诉求无门、解决无果’的困境,如今通过建立常态化满意度测评机制,变‘被动接诉’为‘主动问需’。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被听见、被回应,真正实现了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到家’的转变。”该县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杜聪说道。

县银龙水务公司因管理不善、服务不优、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被评为“五差股室”,公司负责人赵某随即被调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调门高落实少、关键节点期间停水等问题,纳入常态化电视问政暗访片《江陵监督在线》通报曝光,同时公开投诉电话和“监督一点通”二维码,持续跟踪问效。通过这种评议监督机制,让群众成为城乡供水工作开展情况的“阅卷人”,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倒逼相关部门提升服务水平。

在江陵县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测着全县的供水情况。屏幕上,水质、水压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现在有了这个数字化监管平台,我们对全县供水情况的掌握更加及时、准确了。”县住建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胡国才介绍道。

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水质水压等突出问题,江陵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住建、政数部门将供水调度系统纳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以“数字”赋能水务企业运行、管理和维护。全县优化设置水质监测点24 个,建成水质检测中心2 个,每月开展37 项水质指标检测、每半年进行91 项指标全分析,供水管网全覆盖安装物联感知设备,实现水质水压监管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这种数字化的长效监管机制,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现在用这个‘指尖水务’APP缴费,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跑老远的路去营业厅了。”沙岗镇林市村七组村民顿许欢拿着手机开心地说道。江陵县纪委监委聚焦供水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足问题,监督推动上线智慧水务平台—“指尖水务”APP。

居民可以通过APP 在线即时办理用水报装、缴费充值、申请维修等业务,营销收费、故障处置、公开公示全部纳入线上管理。同时,采取上门服务、短信提醒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便捷性。这种便民服务机制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城乡供水“加速度”,服务便民“增温度”,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用水体验。

汩汩清流润泽千家万户,声声赞誉见证监督实效。如今,在江陵县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正稳步推进,清澈的自来水流入了千家万户,滋润着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一幅“水丰人和”的城乡发展新画卷正在江陵大地徐徐铺展。(张莹)

责任编辑:周晓晓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