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邹景根 杨占鳌 陈国东
7月9日至12日,十堰市多地出现极端强降雨。其中,郧西县受灾严重,上津、香口、槐树等13个乡镇116个村2.3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截至7月17日17时,该县15个县直包联单位、32个支援单位,下沉党员干部1200多人,持续在受灾镇村开展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县18条中断道路已恢复,除小马家沟外,其他受灾区供电、通信等全部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
紧急转移30分钟后泥石流咆哮而下
“得亏听李书记的话跑得早,不然不仅房子没了,人也没了!”7月16日,说起几天前发生的暴雨洪灾,66岁的汪仁彩仍心有余悸。
汪仁彩家住郧西县上津镇刘家湾村小马家沟吴家大院。7月9日,上津镇最大累计降雨量高达388.3毫米。极端暴雨引发泥石流,汪仁彩等20户房屋被泥石流掩埋、损毁。
“得益于提前预警、果断转移,吴家大院36人幸免于难。”61岁的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地灾网格员李青富说。
李青富介绍,7月8日下午3点到5点,郧西县连发3条汛期应急预警信息、气象信息专报,提醒村干部加强巡查,防范地质灾害。
“感觉不一样了,天空的云是灰黑色,乌沉沉的。”李青富说,7月9日早上8点钟左右时,雨越下越大,雨水打在手上疼、有沉重感,“预感会有更大的暴雨。”
李青富立马担心起村里小马家沟。该地两边陡山夹一峡沟,沟内吴家大院等处有常住村民109户、123人。但出入沟内仅有一条通村水泥路,而且电力、网络、通信等线路都顺着路架设。
“一旦发生严重洪灾,沟里就成了孤岛。”李青富立即带着巡查队员向小马家沟赶,并给沟里“明白人”打电话:赶紧组织大家转移到地势较高、相对安全的地方。
9日上午9点左右,当大家行进到小马家沟约3公里处时,洪水已经涌上进村路。“人已经进不去,电话打不通了。”李青富心急如焚。
李青富毅然带着几名村干部,执意沿着山坡继续艰难进沟。途中被一处陡峭的山岩阻挡,无法翻过去。到9日下午6点左右,天色渐暗,在众人极力劝阻下,李青富才无奈暂时翻山折回。
10日早上7点,李青富又领着消防队员、村突击队员一起14人,再次进小马家沟。当途经腰岭湾险段时,李青富脚下一滑跌入洪流。万幸的是落水时他抓住了安全绳,被大家合力拉上来脱险。
10日上午10点左右,李青富和突击队员艰难到达吴家大院时,发现部分房屋被埋、冲毁,但36位村民全部提前安全转移,“悬着的心终于松了一大截。”
原来,73岁的吴丰启接到电话要求转移后,立即和徐世先、吴远林一起,组织大家转移。9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已经全部转移到安全住所。随后的半个小时内,3万立方米暴雨型泥石流咆哮而下,将吴家大院汪仁彩等7户房屋掩埋、邹景升等13户房屋严重损毁。
7月9日当天,经李青富及各级干部争分夺秒组织转移,小马家沟内123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
全县18条中断道路已恢复
“毛路7月16日已经通了,工程车、越野车都可以进出。”7月18日下午,李青富介绍,由于小马家沟道路通行条件限制,施工材料难以快速运进去,供电、通信、网络、供水等,正在全力施工中。
郧西县上津镇刘家湾村小马家沟恢复损毁道路。湖北日报通讯员供图
郧西县上津镇刘家湾村小马家沟村铺设供水管道。湖北日报通讯员供图
该县槐树林特场,是此次受灾严重的地方之一。7月17日11时,该地还出现短时强阵雨。截至7月17日上午11时20分,随着最后一段道路被打通,槐树林特场辖区道路已全部恢复,水、电也已恢复正常。
此次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郧西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全面统筹部署抢险救灾工作。该县15个县直包联单位、32个支援单位,下沉党员干部1288人,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助力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经当地干群合力和社会各界支持支援,该县受灾村组生产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复。截至7月17日下午5时,该县18条受灾中断交通道路已全部恢复;除小马家沟外,其他受灾区供电、通信全部恢复;受灾影响供水人口3.58万人,已恢复供水3.46万人,对尚未恢复供水户,采取送水喝分散方式解决;受灾暂未返回家中328人,采取集中安置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生活均有保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