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紫霖)7月16日下午,在宜都市陆城街道名都社区的爱心托管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粘土课程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此次课程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楚地风华,教梦生花”社会实践队的小老师们精心策划并授课,旨在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武汉美食文化,锻炼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课程伊始,小老师们播放了一段关于武汉美食的精彩视频,热干面、豆皮、汤包等特色美食一一呈现,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激发了他们对武汉美食的浓厚兴趣。视频播放结束后,小老师们详细讲解了武汉美食的历史渊源、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让孩子们在动手前对这些美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后,便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粘土制作环节。小老师们为每个孩子分发了五彩斑斓的超轻粘土,并亲自示范如何运用揉、捏、搓、压等基本手法,将粘土塑造成各种美食的形状。孩子们认真观察,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创作。在制作热干面时,他们用黄色粘土搓成细长的面条,再用棕色粘土模拟芝麻酱,绿色粘土当作葱花,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制作豆皮时,孩子们用黄色粘土铺成薄薄的豆皮,再用红色粘土做出鲜肉丁,黑色粘土当作香菇丁,最后点缀上一些绿色的“葱花”,逼真的豆皮就完成了。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一件件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粘土美食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心灵手巧,更体现了他们对武汉美食文化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