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寻找小镇创业家㊸丨一杯奶茶的小镇独白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16 23:16:26
卷首语            

一个新型中青年创业群体正在荆楚大地县域悄然崛起。

他们通常有在大都市甚至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走南闯北,视野开阔;他们敢于创新,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致富。

他们是“小镇创业家”。

自2024年12月5日起,本报设立“寻找小镇创业家”栏目,联合全省100多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共同追寻他们的创新、创业、创富故事,聆听他们的心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 通讯员 覃丹 刘成栋

“堂食2单,外送5单。”7月15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一家名为“和田春茶”的小铺里,老板李志强一边忙外卖打包订单,一边扭头给店员示范:“所有杯子都要擦拭干净,用纸巾包好后递给客户。”

李志强在制作奶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 夏晓君 摄

年初,李志强利用长阳本土茶叶和鲜果,创立小镇奶茶品牌“禾田春茶”。他一口气在长阳都镇湾、贺家坪、榔坪等集镇连开三店,半年营收近90万元。此前,他在县城的原创奶茶品牌“李昭儒”已开店10家,年营收超600万元。

“我们在镇上开门店,很多人都不看好,觉得乡镇没什么年轻人,开这么大的奶茶店,会有人去消费吗?”李志强笑道,但大家眼中的“沙漠”,往往蕴藏着水源和商机。

奶茶下乡与消费升级

2015年初,在外打工的李志强和妻子赵红霞回到家乡长阳创业。城市里铺天盖地的奶茶店,让他们看到了县城的商机。

两口子在县城挑了一个上下两层的门店,创业干起了奶茶加盟,结果第一年就亏了30多万元,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没有考虑租金和人工成本,也不熟悉店铺管理和物流程序。”他说,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同时,他又在县城重新找到了一个仅10平方米的铺子,“二次创业”继续做奶茶。他在家负责研发产品,赵红霞则在门店制作和销售奶茶。

工作中的李志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这次,他们的奶茶品牌“李昭儒”一炮而红,很快便将店铺开到了宜昌水悦城和伍家岗万达商圈。

奶茶连锁店开到10家后,李志强感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县城机会大,但竞争更大。他开始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

“对城市消费者而言,一杯奶茶是再平常不过的消费,一个商场可能就有五六个大型奶茶连锁品牌扎堆。”他说,但在很多乡镇,却连一家奶茶店都没有。没有奶茶店,不代表没有需求,乡村消费也在升级,这是一个蓝海。

有咨询机构预测,2028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茶饮市场规模将占全国51.5%,乡镇将成为增长新引擎。

“走,到乡镇去!”他对妻子说。

李志强在制作奶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 夏晓君 摄

就地取材打入乡镇市场

今年1月1日,李志强的小镇奶茶品牌“禾田春茶”首店在都镇湾镇开业。店内不仅卖奶茶,还“混搭”售卖鲜果茶、咖啡及炸鸡汉堡。

第二家店所在的贺家坪镇,则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平均海拔913米,集镇常住人口仅4100人。

“这么偏远的乡镇,做奶茶店有利润吗?”

“乡镇的客流量能支撑这么大的门店吗?”

李志强没有急着回应,而是琢磨如何充分利用大山的天然水果和茶叶,形成独一无二的辨识度与地方特色。

在开设新店前,李志强不仅对这3个乡镇的人流量、消费群体做过市场调查,还特意前往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学习。

“乡镇市场对成本控制要求极高,供应链效率决定了盈利空间。”他说,这也是很多品牌的供应链暂未延伸到乡镇的原因。而“禾田春茶”最大的优势,就是就地取材。

清江畔的长阳不仅是茶乡,更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在产品开发初期,李志强便将长阳的各类水果、宜茶集团的茶叶、一致魔芋的晶球、喜旺的酸奶等,作为主料进行研发,推出了多个本土奶茶产品。

“这些本土食材会更接地气,大家更愿意去消费,同时还能助农增收。”他说,比模仿城市潮流更重要的,是本土化创新。

他将店内客单均价调整为10元左右,每个店都可根据当地居民口味调整品类,灵活满足消费需求。

一杯奶茶里的小镇社交

鲜绿的门廊、临街宽敞的落地窗、简约文艺的装修,“和田春茶”很快成为几个镇上的独特风景。而城乡消费的鸿沟,似乎也因这杯奶茶而逐步缩小。

与县城10平米小店打法不同,他将乡镇3家门店的面积都定在100平方米以上。

这个看似违背消费规律的的举动,却藏着李志强一个温暖的愿景:“从前下乡,我总喜欢约上三五好友亲朋,想找个地方坐下聊个天,却发现镇上没有适合年轻人社交和消费的地方。”

他说,尽管现在不少年轻人外出了,但乡镇仍有不少年轻的宝妈、创业青年和政府工作人员,实际上还是缺少一个社交空间。“奶茶是时尚快销品,本身就有社交属性。”

山里的奶茶店,让乡镇居民打开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集镇和周围村子的居民闲着的时候,也能找个地方喝着奶茶唠唠嗑。”

奶茶店的下沉,还为乡镇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李志强介绍,“禾田春茶”单店可提供5至8个就业机会,通过加盟模式还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起初在镇上招收店员时,习惯了方言、性格内敛的山里人,连用普通话对顾客说‘欢迎光临’‘您好,请慢走’都不适应,很害羞。”他哈哈笑道,现在连点餐的村民都开始说普通话了。

一杯小镇奶茶,倒映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镜像,也成为了乡镇消费升级的具象化表达。

“我觉得乡镇不应该是年轻人逃离的地方。”他说,未来我希望把好喝的奶茶、咖啡、炸鸡都带到乡镇去,让大家实现“奶茶自由”和“炸鸡自由”。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    


责任编辑:夏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