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团风县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工作,采取县委主导、政府支持、部门牵头、校地合作的方式,深入实施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202名村(社区)干部、后备干部“家门口”上大学,提升学历,为建强村级“头雁”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以前瞻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充分调研论证。结合行政村布局调整“后半篇文章”,2022年,县委组织部会同财政、农业等部门组建调研专班,对布局调整后的村级运行、队伍建设等现状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学历提升的初步思路。在此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召开基层干部、党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摸准基层需求,确保学历提升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村干部工学矛盾、个性需求等实际,主动对接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团风校区,在学历层次上,推出本科和大专两个班次供村干部选择;在专业设计上,坚持“供需对接”,精心推出农村财务管理、电商直播、旅游开发等10余个农村实用专业,确保基层干部愿意学、用得上;在学习方式上,按照“多元灵活、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网络平台学习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模式,让村干部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高等教育资源。强化政策供给。出台《团风县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工作方案》,采取“学校减一点、财政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真金白银”给予支持,对参加学历提升并顺利毕业的村干部,给予专科个人部分1500元、本科个人部分2500元支持。同时,健全优先培养使用机制,对参加学历提升的优秀党员优先纳入后备干部,优秀后备干部优先进入“两委”班子,优秀副职干部优先培育成党组织书记。
以闭环思维精心组织实施。坚持宣传发动在先。按照“组织发动、个人自愿”原则,一方面,动态盘存、重点发动,每年对村干部、后备干部台账实行动态调整,对符合学历提升条件但没有参与提升计划的,由乡镇一对一提醒、点对点动员;另一方面,广泛动员、有序覆盖。争取黄冈科技职业学院支持,将学校减免政策向农村优秀青年、乡土人才、年轻党员覆盖,进一步提高学历提升覆盖面,做大后备力量“蓄水池”。周密组织实施。严格报名流程,按照“个人报名、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审核”的程序,加强报考资格审查,把好学员入口关,严防伪造学历“跳读”等问题,先后将32名前置学历不合条件人员“拒之门外”,避免留下“后遗症”。通过举办开学仪式、开展学前谈话等方式,加强学员教育。2023年,在全县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启动仪式暨开学典礼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与首批112名学员进行集中谈话,给学员提希望、教方法。跟踪管理服务。健全“组织部门、学校、乡镇”三方管理体系,县委组织部明确专人统筹调度、学校安排教导骨干全程负责、乡镇党委逐村逐人跟踪反馈,保证日常教学有力有序。定期评估村干部学风表现、学习成效等情况,先后通报表扬表现突出和成绩优异学员8人、优先外派学习10余人,对旷课、长期请假学员及时发布教育提醒4次、劝退1人,有力保障学习成效。
以系统思维推动选育联动。与培育后备力量相结合。将学历提升纳入《团风县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要内容,推动32名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后备干部,报名参加学历提升计划;将21名参加了学历提升的优秀青年、党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实现学历提升与培育储备的良性互动。与动态选优配强相结合。综合运用村级履职评估和“过筛体检”结果,2024年8月以来,累计调整村党组织书记22名、副职干部18名,其中13人来源于参加学历提升计划的优秀学员,鼓励5名高中学历的新任人选成功报名2025年学历提升计划。与村级换届准备相结合。着眼2026年换届,综合考虑学历、年龄、性别等结构要求,突出履职能力和群众基础,分乡镇逐村逐人逐岗建立换届意向人选台账。对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优先将参加学历提升的优秀青年、党员作为意向人选,初步建成村级换届模型,为研判分析换届后人选的年龄、学历等结构性指标提供基础数据。(团组轩)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