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潘登 袁圆园
7月10日早餐饭点刚到,仙桃市长埫口镇四合村幸福食堂里就已经人来人往了。
“好吃管饱,幸福食堂是个宝。”刚落座,80岁的黄天贵就和邻座的村民聊开了。“办得好、办得久,老伙计们才吃得更香。”71岁的孙运红接过话茬。
“办好群众满意的事,我们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想着一劳永逸。”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威深有感触。
原来,四合村办幸福食堂有过一段不成功的经历。
去年,该村首次开办幸福食堂,村里一位爱心老板主动请缨,全程包办,食堂面向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开放。哪知,幸福食堂只办了三个月,就因成本过高难以为继,最终关张。经常来吃饭的老人有些失望。
“市里有好政策,群众呼声高,关键在落实的最后100米。”周志威此话不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仙桃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为解决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老年人的困难,该市推广“养老五件套”,即助餐、理发、洗衣、助浴、代购代办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好事如何办好?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是否深入,靠的是“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和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带上问题登记表和记录本,长埫口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波来到四合村进行深入走访。
“幸福食堂的水、电、燃气费用每月开销1200多元,还不包括日常食材成本。”王波和周志威坐在一起算成本账。
“幸福食堂服务范围扩大至70岁以上老人,每人象征性地收取2.5元/餐。”走访中,不少群众提出建议。
“即便如此,每人每餐还有6元钱的成本缺口。”最终,通过民政补一点、村集体垫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个人出一点,幸福食堂在前不久第二次“上岗”,并进入良性运转阶段。
听说这个好消息,老人们奔走相告,在外的子女纷纷找到村委会为老人充饭钱。
周志威介绍,该村正计划通过“强村富民”公司为幸福食堂造血,通过送餐上门等市场化手段,让幸福食堂持久地办下去,把服务群众的实事办得更实。
截至目前,仙桃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五件套”服务点位100个,其中65个已投入运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