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5日
江陵县气象台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14日 湖北省气象局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联合发布 湖北省人体健康气象风险预警 7月14日至16日 湖北大部地区高温中暑风险高 1 后期天气趋势和 高温中暑气象风险预警 2025年7月14-16日湖北省高温中暑气象风险等级 2 防范措施 这个夏日 “高温”备受关注 南方高温持续 甚至东北地区 都时常出现在“高温榜单”中 与此同时 关于气象部门“不敢预报高温”的说法 又一次被一些自媒体渲染 真相究竟如何? 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有什么区别? 3 高温预报会被“人为压低数值”?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那么,为何气象部门不能将闹市区测得的气温作为预报温度呢?第一,我国气象工作须按国际标准行事;第二,城区不同地点的监测温度不具备广泛代表性,例如路面情况、周边环境的差异都会造成测量温度的不同。 至于人的体感温度,其不确定性更大。体感温度是每个人和外界空气接触后感觉到的温度,受影响因素较多。首先,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对温度的感受自然不一样,譬如身处公园还是闹市区,位于通风还是密闭的环境中。 其次,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关系密切,如果空气湿度比较大,人就会感到比较闷热,即使没有达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 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胖人一般比瘦人更怕热;穿着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要感到更热。所进行的活动不同,温度感觉也有差别;体感温度甚至与个人的心情也有关。因此体感温度难以作出标准化、定量化处理,不具备准确预报的可操作性。 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而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