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6月30日晚至7月1日上午,湖北恩施咸丰遭受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
地处山区谷地的城关镇——高乐山镇,因这场“定点打击”式暴雨,积水内涝尤为严重,大量群众被困家中。
灾难无情,一道橙色的光,以迅雷之势,深入洪流之中。
救援有爱,一位仰泳战士,用胸膛作舟,定格温暖瞬间。
何磊水中仰泳亮出胸口载渡男孩
下艇入水!游进30公分狭口
经一夜暴雨肆虐,7月1日上午,高乐山镇中心区域已是一片汪洋。
廖家塘巷居住着200余居民,不远处的池塘与洼地积水连成一片,深度逼近2米。
几十岁“高龄”的居民区,深陷洪水围困,俨然成了一座“孤岛”。被困居民纷纷扒在楼道栏杆上,翘首企盼,等待救援。水面的每一寸上涨,都像绳索般勒紧了他们的心。
10时21分,前来驰援的恩施市施州大道消防救援站战斗班副班长何磊,与战友龚宇驾乘一艘橡皮艇,迅速靠近。
“水面距离门洞顶端,怕是只有30公分了,怎么办?”望向积水最深的109号楼门,一向话少的龚宇终于开了口。
楼门仅剩高度30cm左右的狭口
“你把艇开过去停好,等着接人!”
“噗嗵……”
何磊入水的声音,比他的话音先落。
下水后,身高1.75米的何磊用力蹬腿,双掌合十,并刺向水中。浮起躯干后,他以蛙泳姿势有节奏地蹬动双腿、拨动双臂。
队内训练中,泳行10来米对何磊来说就是一瞬间的事,而面对浑浊的洪流和漂来的杂物,他却感到格外费力。
但此时,何磊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
30公分高、120公分宽,大小如同商场通风管道横截面。因楼门顶部的这一处狭口,楼内与楼外,危险与安全,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一名成年男性的头部高度接近25公分,而佩戴上消防帽后,消防员的头部整体高度已然超过30公分。
简单判断后,何磊来不及多作思考。他憋住气、闭住眼,将面部埋进洪水之中,迅速通过狭口,游进了眼前的单元楼。
“水很浑浊,有点苦,也有点臭。”第一次参与洪涝救援的何磊,终于尝到了洪水的滋味。
抱还是背?不如亮出胸膛
“消防哥哥进来了!我们有救了!”
台阶上,一名4岁小男孩的稚嫩童声,鼓舞了现场所有人,更是为正在喘气的何磊,再一次注入了力量。
男孩的爷爷奶奶更是激动起来:“同志,谢谢你,先把娃儿带出去……”
几番尝试,何磊终于在水中探到一级台阶。站稳后,他从水中起身,熟练又细心地为男孩穿上备用救生衣。
何磊游进狭口为男孩穿上救生衣
怎么把男孩带出去?何磊脑海中迅速闪过两个动作:抱和背。
抱,意味着一只手会被“占用”,只能靠另一只手游出楼道;背,则需要为男孩留出背上空间,以潜泳的方式穿过狭口。
“这两种方式要么操作难度大,要么姿势不稳定,过程中极易引起孩子的恐慌。”何磊说,“另外,孩子不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万一他突然挣扎或放手,肯定会掉进水里。”
很快,第三种方案在他脑海中闪过——仰泳,让孩子趴在我胸前,这样我能全程观察,万一有突发状况,我的双手也能及时保护他。
为了让男孩提前适应水感、缓解恐惧,何磊先让其沿着楼梯走到水中。“来,小朋友,爬到我身上,把我抓紧!”此时,何磊已稳稳浮仰于水面,敞开胸怀,迎接男孩。
“爬到我胸口这里,趴好、稳住。”因双臂需要不停拨水保持漂浮,何磊只能通过语言指挥男孩调整姿势。
随着双腿的蹬动,何磊躺在水中,胸口载着男孩,开始仰泳。从楼梯出发,到游出狭口,虽然只有5米的距离,但他还要克服男孩的体重、洪水的阻力和杂物的撞击。
“对,就这样,趴在我身上,非常棒……”看着男孩紧贴着自己胸膛,小手牢牢攥住救生衣,何磊口中不断送出鼓励。
而这声鼓励,掩盖了他在水中的吃力——
谁也想不到,楼梯间竟然如此“宽敞”:水中不但漂着木板、鞋架,甚至还有一个衣柜。各类杂物不断撞击着他的身体,他拼命用四肢和躯干筑起一道屏障,向着狭口奋力滑行。
班长在哪?化作渡人之舟
“出来了,出来了!”
随着男孩的头部穿过门顶的横梁,何磊也越来越接近橡皮艇,一直焦急等待的龚宇,手舞足蹈了起来。
见龚宇伸出双臂准备迎接,何磊右手一把勾住门梁,通过引体向上的方式在水中打了个挺,用胸膛将男孩托出水面。
“上来了,安全了!”
洪水中男孩被渡出狭口
龚宇从何磊怀中一把抱起男孩,将其安全转移至艇上,并不停安抚,“可我再一回头,何班长却不见了。”
何磊去哪儿了?
只见水面上,一顶红色消防头盔,再次朝着被困居民“漂”去。
半晌功夫,何磊便陆续将男孩爷爷奶奶“挂”在自己的背上,带其游出狭口,成功登艇。
与此同时,其他5名被困居民上至二楼,借助消防工具,从一户人家的阳台向外搭梯上艇。
对讲机里陆续传来的后续救援指令,何磊抹去脸上的泥水和汗水,一次又一次扎入洪流深处。他深知,廖家塘巷仍有生命在等待托付。
近5个小时的救援,何磊和队友们在廖家塘巷的洪水中往返穿梭,共将3栋楼中的10余名被困居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何磊(左)与战友龚宇驾驶橡皮艇在咸丰救援
7月2日凌晨4时,在完成清淤工作后,连续作战近20小时的何磊终于放松下来,倒头沉入梦乡。
他沾满泥浆的救生衣、被水泡得发白起皱的双手,托起了老人、小孩获救后的笑容,在洪水中定格下温暖瞬间。
此次咸丰强降雨异常猛烈,高乐山镇突遭特大暴雨侵袭,最大小时雨强达81毫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州消防救援部门紧急调集97名指战员、11台消防车、12艘舟艇驰援一线。
在居民房屋不同程度进水、低洼地带水深超过2.5米的险境中,救援人员驾驶舟艇,以肩背为梯,用胸膛作舟,挨家挨户搜寻转移。
洪灾过后48小时,咸丰县城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截至目前,各方救援力量已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近2万人。(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李琼 任世才 徐朋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