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华科大“AI+思政”提供新思路
湖北日报 2025-07-13 09:16:31

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佳妮 杨竣杰

如何让思政课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人工智能计算机方向的师生,带来一场跨学科的“智慧碰撞”。

他们以共同研发的“思政智讲”思政课教学助手系统项目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 ”创意赛,为思政课教师打造一款贯穿教学全流程的智能助手,推动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精准把脉痛点,“思政智讲”靶向发力

该项目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诸多困境:课前,教师需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学情分析、内容筛选和教学设计,难以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和高效规划教学;课中,传统课堂受限于物理教学空间和单向灌输模式,学生主体性激发不足,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难以充分展开;课后,教学效果评估多依赖主观经验,缺乏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客观分析,难以形成精准优质的教学反思。“思政智讲”系统瞄准这些痛点问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思政智讲”逻辑结构


三大智能系统,赋能思政课教学全流程

“思政智讲”的核心在于构建覆盖思政课教学全流程的三大智能子系统:一是课前智能导学与教学设计系统,帮助教师精准掌控教学起点;二是课中多维交互与协同引导系统,引导课堂深度互动与激发学生思想生成;三是课后智能反馈与素材汇聚系统,促进教学效果长效提升与优化教学闭环。这三大系统共包含15项子功能,体现了“AI 思政”深度融合新范式。

华中科技大学“思政智讲”功能图谱


华中科技大学“思政智讲”智能体工作流


华中科技大学“思政智讲”对话界面

跨界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抱AI前沿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精准的教学痛点洞察和价值观引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方向的师生则贡献了前沿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方案。从理论构想到技术落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理解并服务于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规律。团队成员反复磨合磋商,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该项目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浪副教授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比赛,它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理论创新需要拥抱新技术,技术应用需要价值引领。这种跨学科协作能力,是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江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