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人才强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才强区创新活区
党员生活杂志 2025-07-12 20:51:40

武汉市江夏区牢牢把握人才就是“第一资源”导向,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创新活区”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持续在人才引育、产才融合、制度改革、生态营造上下功夫、求突破。

聚焦全领域统筹,强化战略引领大格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工作格局、深化政治引领。一方面,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实行清单化明责、时限化履责、常态化督责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健全政治引领吸纳功能,区级领导与人才“结对子”“交朋友”,定期走访慰问。推荐20余名优秀人才当选“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政治生活。推行高层次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红苗培育”计划,吸纳7名高层次人才入党。举办国情研修班、各领域人才培训班7期,覆盖人才280余名。编写江夏英才风采录,开设汉漾青年、“汤逊湖人才故事汇”等专栏,宣传展示优秀人才事迹140余人,营造敬才爱才浓厚氛围。

聚焦全要素参与,构建创新协同生态链。坚持区域性人才发展协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设置300余万元的奖金池,举办江夏首届技术经理人大赛,培育技术经理人团队,推动成果转化。优化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与武汉纺织大学等区内外1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华中师范大学等武汉7所“双一流”高校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9个,推动人才联合培养。优化基金投资赋能模式。探索和完善“人才科技金融体系”,依托“1+5”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参股设立20只子基金,推动江夏成为投资“高地”和创业“热土”。

聚焦全资源整合,打造政策适配升级版。努力构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叠加政策。启动创新创业团队评审,以“人才+项目”的形式,给予最高10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18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优环境。迭代政策。推出“汤逊湖人才十条”,从引才育才、创新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为人才留夏保驾护航,三年预算资金约2.7亿元,动态建立汤逊湖人才库230余人。精准政策。探索“1+3”政策体系,即以汤逊湖人才十条为主线,细分农业、教育、医疗等3套人才政策。聚焦生产经营、电商促富、农文旅等乡村振兴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实施“名师名医”培育工程,聚焦教育质量、学科建设和人才成果等进行奖励,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

聚焦全方位引育,壮大人才队伍蓄水池。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构筑人才“金字塔”。多渠道集聚高端人才。通过举荐引、靶向引,集聚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名。依托在夏重点实验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余人。分别赴深圳和北京开展双招双引系列活动,延伸人才工作前沿阵地。多领域孵化本土人才。2021年以来,接续开展“五才”评选,“双十双百”选树,“说夏”好教师、“安夏”好医护、“筑夏”巧工匠、“兴夏”新农人、“留夏”青创客“五类评比”等本土专项人才工程,选育农匠社科创等本土人才400余名,给予500余万元奖励。多方式储备青年人才。持续推进学子聚汉工程,开展“环高校就业圈”巡回招聘会,通过访企拓岗、直播探岗、“一校一街”共建、“520江夏”大学生短视频大赛等,让广大学子了解江夏、选择江夏,每年留夏大学生不少于2万人。

聚焦全周期服务,擦亮近悦远来新地标。聚焦人才所思所想所盼,在关爱服务人才的“关键小事”上下足功夫。集成暖心体验感,上线人才认定小程序,集成人才认定、政策申报、服务权益等功能,推动人才事项“一网通办”“即申即享”。集成安居归属感,推出“阳光创寓”7天免租人才驿站,累计投入使用人才公寓房源4788套。集成舒心氛围感,开展“创投荟”、汤逊湖科技议事厅、“青春江夏约你同行”、北京大学“力行计划”实习实践等各类活动百余场。组建一支120余人的服务专员队伍,深入企业开展遍访服务,让人才扎根江夏有更多的幸福感。(作者:叶艳萍;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汪曦晔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