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宣恩县玉龙社区:科技进山乡 知识惠民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4:50:26

6月30日至7月3日,宣恩县珠山镇玉龙社区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科技使者”——武昌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惠乡村·科技科普推广先锋队”的师生们。他们带着无人机、3D打印机和前沿科技知识,为乡亲们奉上了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技盛宴。

前沿科技引关注

活动在居委会小广场拉开序幕。实践团成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升空、巡弋和悬停演示,实时传输农田画面,让居民直观了解无人机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好神奇!让我试试!”孩子们兴奋地跳起来,居民纷纷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在3D打印展示环节,队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居民介绍了打印原理。现场操作中,电脑中的齿轮模型被逐层打印成实体零件。当有孩子提出想要小鸭子模型时,队员现场调整参数进行打印,并将成品赠予居民。这种直观、互动性强的展示方式,让居民近距离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科普讲座破难题

“大家看,这张星图里的北斗七星,不仅是天空的指引,还藏着农时的秘密!”在“农用天文地理与腌制品科学”科普讲座活动中,队员吴敏捷利用图文资料,向居民们讲解如何观测北斗七星位置变化来判断农时,并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提供农耕建议。此外,还重点介绍了腌制品科学制作与保存方法,通过对比说明传统方法的不足,详细讲解了低温控菌腌制法的操作步骤、最佳用盐比例和腌制周期。

“我们家腌菜总是长白膜,怎么办呢?”居民黎先玉现场向队员们请教。

“您只需要给坛沿定期换水,并添加高度白酒杀菌就可以解决白膜问题了!”队员吴敏捷现场展示了解决方案,居民们认真听讲,纷纷拍照记录关键内容,并与队员深入交流。

智慧农业促振兴

在智慧农业技术宣讲会上,智能灌溉系统演示显示,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和手机APP控制,可实现精准灌溉。

“每亩茶园每年可节约用水40吨,我家有5亩茶园,一年就能省200吨呢!”老茶农张子林现场计算了自家茶园可节省的水量,对节水效益表示高度认可。

随后,队员们介绍了无人机植保和智能农机技术。无人机被形容为农田管理的有效工具,能提高喷洒效率、均匀度和精准度,节省农药约30%,并降低人工风险。智能农机则能根据土壤和作物状况自动调整作业参数,提升耕作效率。

“这些技术好是好,但是成本应该也高吧!”居民李荣华说道。

“您放心,国家对农业技术发展支持力度很大,这些设备都有补贴,价格也在下降......”队员严文杰详细说明了相关补贴政策及长期经济效益,现场解答了居民的关切。

深入调研探良策

纸上得来终觉浅,队员们深入社区千亩生态茶园,在老茶农指导下体验采摘,实地调研产业面临的困难,并敏锐捕捉到了茶农日均巡山步行超15公里,劳动强度大和高山引水浪费率高达35%,引水损耗率高的问题。师生们当即在田埂席地而坐,召开现场会,结合专业知识,碰撞出“无人机集群巡园+智能监测网”的初步解决方案,并着手为梯田设计灌溉模型。

此外,社区还邀请队员们参观了兴龙工具制造基地。在精密制造车间和特种涂层实验室,了解了高精度钻头的生产工艺和通过离子注入技术显著延长工具寿命的先进方法。“刃径误差需控制在0.01毫米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分之一。”技术主管的讲解让学生们屏息凝神。

“此次活动,不仅让乡亲们亲眼见证了科技的神奇,学到了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新方法,更点燃了大家对科技兴农、智慧发展的热情与信心。”珠山镇驻玉龙社区第一书记谭宇森说道。“我们热切期盼这颗科技的种子能在玉龙社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有更多有识青年走进乡村,用智慧和担当,共绘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肖李娜 严文杰)

责任编辑:胡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