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丨全国最大内陆封闭式淡水湖 正寻找人-鱼-草-水-鸟和谐之道
湖北日报 2025-07-09 17:27:39

美丽河湖名片 汈汊湖

汈汊湖位于汉川市城区西北,南北介于汉江与汉北河之间,水系与汉江连通,东西长16.1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86.7平方公里,为全国最大内陆封闭式淡水湖泊,是湖北省五大湖泊之一、武汉市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湖北日报报道组

6月24日,“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报道组来到汉川汈汊湖。雨后的湖面浪花朵朵,不时有鸟类飞过,留下一串鸣叫。

巡湖队长黄林亮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带着两名队员开着巡逻车沿湖巡视。雨后湖水上涨,有些小路被淹没,只得倒车另寻别路。

在2018年前,汈汊湖的水产养殖业非常繁荣。黄林亮曾承包60亩水面养殖,那时的渔民们非常吃香,干得好的,几十亩水面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不在话下。

渔民富了,但代价却是环境恶化,因化肥、农药、饲料的过度使用,污染物形成底泥在湖底逐年累积,又在水中大量释放,导致湖泊水质变坏。为了挽救汈汊湖,2017年以来,汉川市大力度高效率推进退垸还湖。

“干得好好的,说退就要退,舍不得啊。”端得好好的“金饭碗”没了,很多人想不通。然而,环保大势所趋,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红利。汉川市将还湖区2000余户8000余人实行转产安置,他们最终接受了改变,纷纷上岸。截至目前,累计退垸还湖64789亩。

cb202506262343299755526h8j_sy.jpg俯瞰汉川汈汊湖(彭一苇摄)

湖面开阔了,鸟类更多了。自从退垸还湖后,每到秋冬季节,数以十万计的鸟类都会到湖中栖息,其中不乏白鹤、天鹅等。

昔日的渔民成了护鸟人,黄林亮从2019年开始巡湖,重点防范捕鸟、偷鸟蛋的人。去年9月的一天,巡湖队员们发现群鸟“呼啦啦”一下起飞,迅速赶到事发地点,果然发现两名捕鸟的男子,并将他们移交给派处所。

汈汊湖一天天变好了,但也有新的烦恼。留鸟、候鸟种群宠大,数量很多,其栖息繁衍所产生大量粪便会污染水质。湖泊中挺水植物过多,侵占湖泊水面,导致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削弱,一到冬季,植物大量枯萎腐乱,导致水质不能达标。

“我们正在寻求鱼、草、水、鸟之间的平衡。”汈汊湖养殖场副场长刘斌说。汈汊湖正在发展生态养殖,投放鲢、鳙等净水鱼类1000万尾。建设三支渠湖滨缓冲带,种植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同时全面清理湖泊内生长过剩的荷叶、菱叶等挺水植物,扩大了净水面面积,有效增加水体含氧量。计划投入3.12亿元,清淤土方563万方。

cb202506262343466838899ca7_sy.jpg俯瞰汉川汈汊湖(彭一苇摄)

经过治理,汈汊湖湖泊生态功能大幅改善,汈汊湖调蓄洪能力极大增强,达到1.2亿立方米。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群落逐步呈现,现有鸟类142种,水生动物62种,茭白、芡实、莲藕等水生植物164种。湖泊湿地生态效益进一步凸显,截至目前,汈汊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曾经沟壑纵横的小水泊变为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湖、行洪通畅的安全湖、风景秀美的景观湖。

(报道组成员:彭一苇 刘柳 刘宇 通讯员  孙朝 李斌)

责任编辑:张爱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