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刘禹)暑期来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正畸门诊迎来就诊高峰。8岁女孩雯雯(化名)因同时存在口呼吸、咬唇、咬指甲三种不良习惯,导致龅牙、下颌后缩等问题,成为暑期矫正的典型病例。医院口腔科主任、正畸专家彭友俭教授提醒,这些坏习惯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侵蚀儿童健康,暑期正是干预的“关键窗口期”。
据雯雯妈妈介绍,雯雯睡觉时总张嘴,大门牙越来越外凸,还伴有打呼噜,同时有咬唇和咬指甲的习惯。检查显示,雯雯下颌后缩,上唇外翻,下唇内侧有深凹齿痕,手指甲短秃、甲床受损,是长期不良习惯叠加导致的牙颌面发育异常。
彭友俭教授解释,口呼吸多因鼻炎或腺样体肥大引发,持续气流冲击会导致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为适应牙齿错位,孩子可能不自觉咬唇,加重畸形;而咬指甲常反映紧张情绪,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不仅影响面容,长期缺氧还可能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影响智力。
针对雯雯的情况,医院MDT团队制定了“双线治疗”方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微创手术解决鼻炎及腺样体肥大,消除口呼吸根源;口腔科定制功能矫治器,改善颌骨畸形,同时指导唇肌训练,破除不良习惯。
“早期识别并干预口腔不良习惯,可有效避免约70%的牙颌面畸形发生。”彭友俭提醒,7至9岁是儿童颌骨发育的黄金矫正期,此时干预事半功倍。家长可通过简单自查发现问题:孩子熟睡时,纸巾条在口前飘动提示口呼吸;偏侧咀嚼可能导致大小脸;下唇齿痕、指甲损伤多为咬唇或咬指所致。他呼吁,暑期孩子在家时间长,便于适应矫治器和安排复诊,家长若发现孩子有相关问题,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变丑又变笨”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