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黄梅的十大文化资源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以口头语言、歌舞或产品形式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 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黄梅人民的劳动结晶,十分珍贵。为保护、传承好黄梅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利用它们来向全国、全球着力宣传黄梅、推介黄梅,进而起到提高黄梅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大力促进黄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用,2004年县政府成立黄梅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设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全县文化部门开展普查、搜集、挖掘、整理和逐级申报工作。2006年,县政府公布首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1个。经逐级申报,当年,黄梅戏、黄梅挑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梅采茶戏、黄梅文曲戏、禅宗祖师传说分别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稍后的2008年,禅宗祖师传说和岳家拳双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黄梅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达4项,这在全国县及县级市中是排在前列的。之后,黄梅县还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黄梅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项目中,有四个历史悠久而又璀璨夺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祖师传说和和岳家拳。 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戏,外地亦称采茶、黄梅腔、黄梅调等,因发源于黄梅县而得名。(关于黄梅戏在黄梅的传承和发展,可参见第十章第七节《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来》)传承人周洪年,黄梅县蔡山镇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主演过黄梅戏经典剧目《於老四与张二女》等40多个剧目,先后获湖北省优秀戏剧新人奖、黄梅戏十佳演员和第六届牡丹花杯戏剧奖。2008年2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梅戏代表性传承人。 黄梅挑花民间工艺美术品。从原材料、设计理念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图案纹样的处理上,都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民俗理念,是民间美术手工艺品的瑰宝。`2002年后,黄梅挑花开发进入兴盛期,先后创办有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湖北巾帼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邢绣娘黄梅挑花公司、蔡山镇挑花公司等6家民营企业和1所黄梅挑花职业学校。2007年,全县从事挑花产业人员达3000多人。(关于黄梅挑花工艺在黄梅的发扬光大,可参见第十章第三节《民营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有关黄梅挑花叙述部分)传承人石九梅,1951年7月生,新开镇邹桥人。自幼学挑花,13岁时便可挑绣花纹40余种,坚持挑花和传艺50多年。2001年10月,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博览会表演挑花技艺。2004年8月,央视专题片介绍其挑花技艺。2007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遗项目——黄梅挑花代表性传承人。 禅宗祖师传说黄梅县是中国佛教禅宗发源地,史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黄梅禅宗祖师传说收录了自四祖道信出生、出家、传法,到五祖弘忍出生、成长、出家、传法和慧能、神秀争法的偈语故事,记述了几代高僧的一系列传说。这些佛教史上重要的事件大多产生于隋唐,距今约1400年左右,其中大量故事发生在黄梅,以民间传说的形式流传远播世界各地,韩国、日本的典籍文选中均有选载。产生于民间的黄梅禅宗祖师传说,在僧俗两界有巨大影响,给人以生活启示和生存哲理暗示,在禅学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创立“东山法门”的重要佐证,是中国禅学的口头历史演义。黄梅县一直致力于禅宗祖师传说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搜集、整理禅宗祖师传说450篇,禅宗故事和有关诗文1300篇(首),并出版《黄梅禅宗祖师传说集成》。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五祖菩萨弘忍改革法嗣继承办法一节。弘忍命众僧各书一偈,然后择其善者。上座弟子神秀奉命首书一偈于寺内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位身材瘦小的舂米行者慧能看了此偈后感叹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遂和一偈并请人代书于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比两篇偈语,弘忍认为慧能的空无观比神秀来得更彻底,已达到心佛合一的境界,即选择慧能为法嗣继承人。慧能继承五祖衣钵后,是为禅宗六祖。如今研究禅宗祖师传说者众,黄梅传承人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神话作家周濯街。 岳家拳岳家拳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家军曾镇守黄梅五郎关。据《黄梅县志》《岳氏宗谱》载:岳飞生前曾将其毕生研究整理的岳家拳谱传给四子岳震、五子岳霆,二人在隐居黄梅县聂家湾期间,整理出《岳家拳谱》,秘而不宣,且日夜操练。随着时光流逝,练兵习武渐渐在黄梅聂家湾一带蔚然成风,并呈向周边广济(今武穴市)、蕲春等县蔓延的态势。岳家拳发源并流传于黄梅民间,代代相传,历千年不衰。岳家拳发展最红火的地区是黄梅,最杰出的拳师也在黄梅,据光绪《黄梅县志》记述,自南宋后期至清光绪600余年间,《黄梅县志》记载的武举人、武进士等多达300余人,至当代在鄂赣皖三省知名的黄梅岳家拳师不计其数。1986年4月,岳飞的27代嫡孙岳进在江苏徐州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赛,一举夺得“雄狮”金奖。1987年,湖北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到黄梅县调研考证,在众多黄梅岳家拳师共同努力下,整理完整的岳家拳谱系,出版发行《岳家拳》一书。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武术之乡”。传承人雷杰,系岳飞部将之后,三岁习武,多次获得国家级武术大赛金奖。2017年,被驻港部队聘为武术教官,让来自军中的岳家拳首次回归军营。 黄梅四大“非遗”历史悠久,其产生时间上限佛教禅宗至今近2000年,下限黄梅戏也有三五百年,历史典籍中关于它们的记载零零碎碎,有的甚至只有片言只语,难以形成系统的申报资料。为了继承好前人创造的伟大遗产,发挥这些遗产在现代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县委、县政府指示,再难也要克难而进,决不放弃。申遗小组遵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认真工作,兵分几路,一路到到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和全国各地馆藏丰富的大学图书馆查检相关资料;一路翻阅、摘抄黄梅所有相关四大非遗的史志资料和文史资料;一路深入民间找“非遗”传承人、名老艺人或者这些人的后裔座谈了解相关情况。前后几年,申遗小组历尽千辛万苦,共获得几百万字有效资料、图片和数据,还有大量实物,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申遗报告,使申报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完成了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