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暑期学生市场消费风险预警:警惕“流动学习机”陷阱与“借壳”培训班骗局!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15:33:32

暑假来临,学生消费市场活跃,各类培训、学习产品促销层出不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学生的假期时间,设置消费陷阱。为保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财产损失,特此发布重要消费提醒,请务必警惕以下两类高发风险:

风险一:流动摆摊“学习机”陷阱——高价低质、强买强卖、售后无踪

常见套路:

1.地点诱人:在商场门口、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甚至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处临时设摊。

2.话术洗脑:以“免费赠送学习资料”、“教育局合作推广”、“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等名义吸引家长驻足,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教育讲座”,制造焦虑(如“不买就落后了”)。

3.“免费”诱饵:声称“免费”赠送平板、机器人、AI学习卡等,但随后要求支付高额“课程资源激活费”、“终身会员费”或“版权费”(通常数千元)。

4.信息模糊:刻意模糊产品品牌、型号、具体课程内容及来源。所谓“名师课程”、“海量资源”往往质量低劣、陈旧,甚至来源不明。

5.制造稀缺:利用“名额有限”、“活动仅限今天”等话术,制造紧迫感,诱导冲动消费。

6.支付施压:多人轮番“围攻”推销,甚至暗示可“现场贷款分期”,施加心理压力。

7.凭证缺失:不提供或提供不规范的收据、合同,甚至合同主体与收款方不一致。

8.售后消失:一旦付款,摊位很快撤走。承诺的售后服务(退换、更新)根本无法兑现。机器出现故障或资源无法使用,投诉无门。

消费提醒:

天上不掉馅饼!对街头“免费送”学习设备保持高度警惕,后续收费是必然套路。

拒绝冲动消费!无论推销人员如何施压,务必冷静,绝不当场做决定。带孩子离开摊位,多方查询比较。

查证品牌资质!要求明确告知产品品牌、型号、内容提供商,并当场通过手机查询该品牌及内容的真实口碑、资质和市场价格。

索要完整凭证!要求提供正规发票、加盖公章的销售合同(明确产品信息、价格、三包条款、退费规则)。

看清收款主体!确认收款账户与合同签订主体、产品品牌方是否一致。警惕个人收款码。

警惕分期贷款!切勿轻易在摊位签署任何分期贷款协议,利息和风险可能极高。

首选正规渠道!购买学习硬件和课程资源,请通过品牌官方商城、授权经销商、大型电商平台自营或旗舰店等正规渠道。

风险二:各类“借壳”培训班陷阱——场地“正规”、主体不明、内容拼凑、卷款跑路

(尤其警惕:记忆力提升、快速阅读、科创营、AI编程体验、高分冲刺班等短期项目)

常见套路:

1.“借壳”伪装:在外地注册的空壳公司,临时租用本地知名培训机构、酒店会议室、学校场地、青少年宫活动室等,利用场地信誉迷惑家长。

2.名头唬人:打着“名校名师”、“中科院合作”、“国际记忆大师”、“清北学霸团队”等旗号,师资资质难以核实或虚假包装。

3.课程速成:宣传“几天见效”、“突破学习瓶颈”等不切实际的效果。实际课程多为网络素材拼凑,缺乏科学体系,质量低劣。

4.高额预付费:要求一次性缴纳整个课程(通常为期1-2周)的高额费用(几千至上万元),以“早鸟价”、“团购优惠”诱导。

5.合同陷阱:合同主体为外地注册公司,与本地场地提供方无关。退费条款苛刻或缺失。

6.“游击”战术:短期集中授课,结束后迅速撤离。一旦家长发现效果不佳或想退费,主办方已失联(电话不通、注册地无人)。

7.维权困难:实际经营主体在外地,本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难以跨区域执法,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成功率低。

消费提醒:

1.穿透场地看主体!务必追问并核实实际举办、收费、签约的机构名称。要求查看其营业执照原件(关注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成立时间)。

2.严查本地备案!非学科类培训通常由文旅、科技或教育部门监管。要求机构出示在当地主管部门的核准或备案证明。对无法提供或注册地在外地且本地无备案的机构,坚决不报名。

3.警惕“短期”“高价”“神效”!对承诺短期内有神奇效果的培训班保持怀疑。理性看待宣传,了解课程具体内容和方法论。

4.试听体验再决定!要求提供试听课或详细课程大纲,了解真实教学水平和内容质量。

5.核实师资背景!要求查看授课教师的真实姓名、资质证明(学历、专业认证、相关领域成果),可尝试网络搜索核实或者与教育部门核实。

6.拒绝大额预付费!优先选择按次课或短期(如一周)付费。一次性缴费切勿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总额不超5000元(遵守国家规定)。

7.签订规范合同!必须使用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逐条阅读,重点确认:课程内容、师资、费用、退费规则(含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方式。确保合同签约方与实际收款机构完全一致。

8.索要正规发票!缴费后务必索取印有机构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正规发票。

9.留存所有证据!保存宣传单页、招生简章、沟通记录(微信、短信、录音)、合同、发票、支付凭证等。

暑假是孩子休息调整、拓展兴趣的宝贵时间。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习产品或培训服务时,务必擦亮双眼,保持理性,穿透表象看本质。牢记:

“免费”背后是深坑,街头学习机莫轻信!

“借壳”办学隐患多,查证主体是关键!

大额预付费风险高,规范合同须签好!

留存证据是底气,遇骗速拨12315!

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环境和家庭的“钱袋子”,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愉快的暑假!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黄知敏)

责任编辑:李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