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快语|上海动物园道歉了,但需让公共场所“禁止饮食”没有模糊点
湖北日报 2025-07-01 07:51:37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针对婴儿喝奶瓶遭“驱赶”事件,上海动物园的道歉来得很快。

6月30日晚,上海动物园发布一则通报,部分内容如下:近期,网络上关于我园“父母喂10月龄婴儿喝奶瓶被赶惹争议”等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我园开展了相关调查。经查,2025年6月14日,游客茅先生一家在我园科学教育馆展厅内给婴儿用奶瓶喂奶,现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劝阻茅先生及其家人在展厅喂奶过程中处理不当,双方发生言语冲突。我园对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到位,对茅先生的投诉处理不够有效,给茅先生及其家人造成伤害。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这个通报有两点值得追问:其一,对过错的形容上,是“不强”“不当””不够”,是否显得过于模糊?这样的措辞有没有在淡化事件的严重性,是否能够有力说服当事人?

其二,通报并没有具体展开园方应不应该制止婴儿喝奶瓶的问题。“劝阻茅先生及其家人在展厅喝奶过程中处理不当”,这句话仍有多层的解释空间:意思是该劝阻还是不该劝阻?究竟是错在劝阻不当还是错在不该劝阻?

虽有道歉,但通报并未说清公众关心的问题核心:婴儿在上海动物园展厅到底可不可以喝奶瓶?婴儿的父母此前明确提到,看到有游客喝水但并未遭到工作人员制止,那么在展厅喝水可不可以?展厅后来临时贴上的“请勿饮食”标语,到底指向哪些行为?用奶瓶喝水算不算违规呢?

园方及时回应舆论批评,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回应舆论的积极态度,但以上问题不及时解释清楚,会为园方后续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带来麻烦,也会令将来的游客不知所措,甚至为其他公共场所禁止饮食形成一种错误引导。

诚然,此事算是公共空间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从6月14日发生到时隔半月引来公众争议,说明它值得被当作一个公共议题来看待。这是因为,公众场合“禁止饮食”的规定与每个人的日常息息相关,且这一规则在制定和执行中的具体情境差异很大,如若没有具体详明的标准在明显处告知,如若公众不弄清楚,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比如,在禁止饮食这条规则的应用中,在一些地铁和展厅,有全面禁止饮食、部分禁止饮食和无明确禁止饮食三种情况。有些场所明确禁止饮食但可以喝水;有些场所明确禁止饮食(包括水),但对婴儿和病人除外;有些场所的处罚以劝阻为主,但多次违规可能被罚款;有些场所虽未明确禁止饮食,但如若食物残渣或气味影响他人,会被工作人员制止。其中,在禁“饮”的规定中,矿泉水和饮料还会被区别对待。在新加坡或香港,对于公共场所饮食的处罚甚至更加严格。

公众对于婴儿喝奶瓶遭“驱赶”一事的“较真”,背后是对规则的尊重和学习,是对文明之风的崇尚。倘若规则不明晰,如何赢来普遍尊重?文明是执法者和守法者双向奔赴的过程,在要求公众文明行为的同时,规则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留疑点和模糊界限,明明白白划清边界、明细概念,才能让公众心服口服遵守。

责任编辑:肖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