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建始县龙坪乡以生态为媒、产业为基、文化为韵—— 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28 18:39:53

在神秘的北纬30°,一条串起生态绿、硒产业金、文化红的乡村振兴长廊,在建始县龙坪乡徐徐展开。4月,湖北省首批20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带名单揭晓,建始县龙坪乡境内“凉乡硒语·三色和美”样板带凭借独特的发展路径成功入选,这条30公里长的样板带,不仅串起了沿线12个村庄的发展梦想,更成为展示当地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亮丽名片。

生态绿 清凉秘境引客来

海拔1600米的龙坪乡,森林覆盖率达74.52%,年均气温21℃,是鄂西地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我们已多次来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里山水如画,村民热情好客,每次来到这里都有美好的体验。”连续3年来长岭岗康养避暑的游客周京感叹。

在长岭岗,森林小火车穿行四季,春看杜鹃、夏纳清凉、秋赏红叶、冬戏冰雪。夜幕篝火映照土家盛宴,硒土滋养的有机食材让身心回归自然。

花椒园村的青石墙上,锄头箩筐还原知青岁月。土灶台煮出窝头南瓜汤,平菇基地绽放生态农业魅力。老式放映机转动间,红色光影重现激情年代。

申酉坪村春耕夏耘的农事体验,让游客了解土豆从硒土跃上餐桌的全过程;入夜躺进“星空秘语”民宿,农耕文明与宇宙诗意在此共鸣。

店子坪村凿山钎锤诉说绝壁开路传奇,重走“愚公路”感悟初心力量。32家红色民宿里,家训墙绘与红歌萦绕,“忆苦思甜”餐食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

一个个特色村落各展风姿,一条条乡间小路串联起富硒生态与民宿集群,延伸出农旅融合的致富脉络,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硒生金 特色经济富农家

龙坪乡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这成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的金钥匙。在“凉乡硒语·三色和美”样板带内,万亩富硒土豆种植基地一望无际,高山道地药材长势喜人,有机蔬菜产业园内生机勃勃。“我们的富硒土豆口感粉糯,远销北上广,供不应求!”种植大户王建国说。

花椒园村的平菇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亮点。在华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波华的带领下,通过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平菇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目前,花椒园村已建成规模化平菇种植基地,带动周边众多村民就业增收。“未来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打造平菇特色品牌,让平菇产业成为助力龙坪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孙波华表示。

为推动产业升级,当地政府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出富硒土豆粉、硒茶、硒药材等系列产品。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00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如今,富硒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

文化红 非遗传承焕新彩

每当夜幕降临,长岭岗社区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土家摆手舞、南乡锣鼓、皮影戏等非遗节目轮番登场,引得观众阵阵喝彩。“以前农闲时大家没事干,现在村里组织文艺活动,既丰富了生活,又传承了文化。”社区居民张秀菊说。

在“凉乡硒语·三色和美”样板带建设过程中,当地注重挖掘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岔口子村修缮了红军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长岭岗社区将非遗技艺融入民宿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西兰卡普、土家背篓等。这些文化元素的注入,让当地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从生态美到产业兴,从百姓富到文化活,龙坪乡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万雪芬、李 渊


责任编辑:樊淑贞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