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真枝酌见丨用孩子的奶粉钱养“肥”的TA,现在怎样了?
湖北日报 2025-06-27 08:17:5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甄子萱

办身份证,他的指纹始终录不进去,什么情况?

原来是他常年捏虾、剥虾,手上的指纹都磨淡了!

他叫柴标,湖北肥肥虾庄创始人。

17岁入行,从一家4人的小店起步,发展为拥有52家门店的全国性连锁品牌,柴标经历了什么?

近日,湖北日报与枝江酒业共同推出人物纪实访谈栏目《真枝酌见》,首期对话柴标。

2018年5月18日, 肥肥虾庄石牌岭总店,中间为柴标。

拿孩子奶粉钱去创业,每天只睡3小时

2008年,捕捉到食客对小龙虾的热情与市场供应之间的不平衡,柴标与妻子投身创业大潮,在武汉开起了第一家肥肥虾庄。彼时,这只是一个典型的大排档,包括服务员和后厨,总共才4个人。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单一麻辣口味,他决心走差异化路线,潜心研发出融合“鲜+麻辣香甜”的独特风味,逐步在食客中打响了名号。

美味背后,是近乎苛刻的品质坚持。对于小龙虾餐饮而言,“选虾”是决定成败的第一步。“虾大虾好”是柴标定下的铁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早早到市场选虾,每一只虾都要用手去捏,确保虾的品质。”这份坚持,也改变了他。“后来,我从武汉回老家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指纹怎么也按不上,这才发现,我捏虾把指纹都磨淡了。”柴标回忆道。

创业维艰,柴标付出的远不止于此。“我当时创业,是拿着孩子奶粉钱去创业的,这也成为了我的动力。”他坦言,那段岁月十分艰辛,“我们经常早上九点多开门,然后做到第二天凌晨三点钟,一天就睡3个小时,每天累得不行,坐在路边都能睡着。”

从厨师到老板,身份的转变并未磨灭他的初心。他每年依然参与产品研发,将“挑战极致”的热情注入每一道新菜品中。这份对“鲜”与“肥”的极致追求,最终也凝结在品牌的名字里——“肥肥虾庄”。

标准化稳住味道,七天培养一个新厨师

餐饮的核心是口味,而连锁的生命线在于口味的稳定统一。

谈及肥肥虾庄成功的秘诀,柴标总结道:“先把品质夯实,再借流量把名声打出去,然后战略扩张闯全国,靠标准化稳住味道,最后通过文化跨界提升品牌高度。”

2013年,在妻子的建议下,他参加了一次百胜餐饮集团的培训,“负责人跟我们讲,汽车上有一万多个零件,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标准化了,那为什么一个餐饮仅仅几道工序却做不到标准化?”自此,肥肥虾庄启动了标准化转型,到2018年,已实现全主力产品的量化管控。

“我们连油焖大虾的油温、翻炒时间都精确到秒,酱料配比用电子秤量化。”柴标介绍道。这种标准化管理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七天内就能让新厨师做出和老店一模一样的味道”。

除此之外,柴标深谙如何在标准化与“锅气”之间取得平衡。“2013年开始,我们就实行料包标准化,门店厨师按标准火候现炒鲜活小龙虾。”将“标准化+手工温度”的完美融合。这种“味觉标准化”不仅积累了本地口碑,也让肥肥虾庄走向全国更有底气。

选虾环节的标准化同样被坚持至今。柴标详细解释了不同烹饪方式对虾品质的严苛要求:“并非所有虾都适合做油焖或蒸虾。”以招牌油焖虾为例,在十几分钟的高温烧制过程中,要求虾必须饱满健壮。“只有捏起来有‘肌肉感’的虾,才符合油焖的要求。”这套“手工捏虾”的标准,已延续了整整17年,成为肥肥虾庄品质不可撼动的基石。

“标准化就像给品牌装了稳定器。”柴标感叹。它解决了口味稳定、供应链效率、跨区域管理复制等一系列连锁餐饮的核心难题,让肥肥虾庄从武汉出发,成功将独具特色的“江城风味”复制到了合肥、深圳、西安等全国各地。

肥肥虾庄参加楚菜赴欧洲推广

拥抱电商,让小龙虾代表楚菜代表走向全国

品牌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繁荣。作为武汉小龙虾产业的头部品牌,肥肥虾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们与湖北农发集团旗下的湖北省粮油集团携手,开设肥肥虾庄壹方北馆店等门店,推动了小龙虾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加工流通到餐饮电商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柴标介绍道,这种合作有效打通了小龙虾产业从养殖基地到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效率和价值。

在网购常态化的当下,肥肥虾庄同样积极拥抱电商新业态。今年,肥肥虾庄参与了“与辉同行”小龙虾溯源直播,100元/两盒的产品热销,再次印证了消费者对其品质的认可,也给了柴标信心和新的启发:电商终局仍是品质之战。

在品牌推广和文化赋能方面,肥肥虾庄同样不遗余力。肥肥虾庄赞助“2025武汉小龙虾消费季暨音乐节”,在现场提供沉浸式试吃体验,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武汉独特的烟火气和美食魅力,还积极参与武汉餐饮协会和武汉市旅游协会主办的“武汉十大名菜”推广等活动,借此,肥肥虾庄进一步扩大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实现柴标与妻子的共同愿景:“小龙虾作为楚菜的代表走向全国”,为武汉打造“世界美食文旅名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品牌力量。

展望未来,他充满信心:“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肥肥虾庄将继续与政府、行业伙伴携手,将武汉小龙虾产业打造成具有强大经济拉动力的“经济强磁极”和富有魅力的“文化新符号”,为湖北农业产业集群贡献品牌力量,也为全国小龙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武汉样本”。

肥肥虾庄五周年聚餐

敢较真,门店产品不过关,就停店一天

“我17岁开始学中餐做厨师,做厨师时,我就养成了凡事较真、追求极致的习惯。”柴标说。他的个人特质,如今也淬炼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

柴标回忆道,在一次巡店时,他发现了有一家门店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就把门店关停了一天。从短期经营角度看,这无疑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但是要从品牌和食品安全视角来看,仍是一笔划算账。”这种近乎“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所有员工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品质红线,不容触碰。

面对当下部分年轻人“躺不平,又卷不动”的心态,作为过来人的柴标以自己的奋斗经历现身说法:17岁学厨,没有资本躺平;创业初期拿着孩子的奶粉钱,睡三小时、路边打盹是常态。“回头来看,当时的拼搏还是得到了回报。”同时,他勉励年轻人:你们要坚信,努力奋斗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柴标心中,肥肥虾庄如同他的“又一个孩子”,甚至倾注了超越亲子的心血。正是这份倾尽全力的热爱和对奋斗价值的笃信,驱动着肥肥虾庄不断追求极致的品质与体验,也激励着整个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往直前。

以专注与匠心雕琢美味,以强大的创业魄力开拓市场,以责任企业的担当助力产业升级,柴标的故事,是湖北餐饮人拼搏奋进的缩影,更是以较真精神成就卓越品质的最佳诠释。

正如肥肥虾庄以标准化管理,从一家排档发展为全国连锁,确保“江城风味”稳定输出。枝江酒业,这家源自1817年“谦泰吉”古槽坊的老字号酒企,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让陶坛里的时光流转,凝结为杯中的匠造琼浆。

真年份,敢较真。

《真枝酌见》栏目将持续探寻

荆楚大地上那些坚守本心、追求卓越的

先锋人物与品牌故事,

品味奋斗真谛,共谱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刘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