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马家寨乡赵桥村:“蚓”出种养循环新产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26 08:50:05

蚯蚓虽小,却是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的“生态工程师”,更是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在马家寨乡赵桥村,一座现代化蚯蚓养殖基地正焕发勃勃生机。小蚯蚓不仅“拱”出种养循环农业新图景,更“蚓”动起一条贯通上下游的产业“金链”。

图片

走进马家寨乡赵桥村的蚯蚓养殖基地,钢架大棚内一行行整齐划一的田垄映入眼帘,这便是“蚯蚓养殖床”。轻轻翻开泥土,密密麻麻的蚯蚓便展现在眼前。而在大棚的深处,一台圆柱状的机器正静静运转,吸引了小新的注意。

图片

马家寨乡蚯蚓养殖户曾令国告诉记者,筛选蚯蚓的机器被称为“滚筒筛”。机器转动起来,让泥土会从高往低滚动,分离蚯蚓和土,筛选后的蚯蚓会从喇叭口排出。

图片

每年3月至5月是蚯蚓繁殖旺季,6月至10月则迎来“丰收季”。经过除杂、清洗、分装等工序,这些蚯蚓将分赴两大市场:一部分成为垂钓爱好者的优质饵料;另一部分经深度净化达食品级标准,被药企采购用于提取蚓激酶、氨基酸等珍贵成分。

曾令国说,蚯蚓供不应求,主要是卖到垂钓市场,湖南地区需求特别大,还可以制作基土。

图片

蚯蚓偏爱湿热环境,眼下正是它们的生长黄金期,每月都能收获一茬。每繁殖一茬,养殖户就会在“料床”上铺一层秸秆、粪污混合饲料。只要“料床”养分充足,蚯蚓们就会安心“宅”在家里,不会“逃跑”。在江陵,牲畜、禽类养殖场众多,动物粪便处理一直是个难题,而蚯蚓养殖的出现,恰好为这些农业废弃物找到了“归宿”,成为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图片

据了解,蚯蚓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有机废弃物,在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就是秸秆、畜禽粪物和食品工厂污水处理以后的污泥。曾令国满怀信心地表示,马家寨乡赵桥村的蚯蚓生态养殖项目将持续扩大规模,计划两年内实现养殖场地的规模化运营。预计干蚯蚓年总产值可达200万元。同时,基地还将深耕蚯蚓干品、蚯蚓粪肥、农作物销售及相关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力争三年内实现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责任编辑:陈还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