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3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09项)公布,江陵非遗项目楚剧入选。这一认定标志着楚剧艺术的历史价值与地域特色获得省级权威认可,也为后续保护与创新注入新动能。
江陵楚剧作为湖北江陵地区独特的地方戏剧形式,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源于古老的楚文化,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楚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声腔悠扬动听,既有高亢激昂的唱腔,又有柔和细腻的抒情。演员们在舞台上灵活运用身段、手势和面部表情,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行当方面,楚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在江陵楚剧中,脸谱艺术也是一大特色。演员们通过绘制精致的脸谱,以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命运。这些脸谱不仅美观大方,还富有象征意义,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此外,江陵楚剧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现实题材和社会现象。这些剧目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
目前,江陵县拥有市级楚剧代表性传承人1名(陈吉芬),常年扎根基层开展活态传承。
在“守正创新”理念下,江陵县探索出一条楚剧特色传承路,“非遗+教育”深度融合。县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楚剧传承人举办非遗楚剧进校园展演活动,同时在马家寨乡张黄小学开设“非遗传承”特色课程,邀请传承人授课,覆盖学生1000余人,通过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在青少年群体中厚植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土壤,播撒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有效促进了非遗的校园传承。
如今,江陵楚剧已经成为了江陵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它不仅是江陵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相信江陵楚剧将继续传承发展,为更多人带来欢乐和启迪。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陵县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和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江陵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保护有力、传承有序、发展有方的良好局面。现有各级非遗项目中,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8项,县级项目14项。
站在新的起点上,县非遗保护中心将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江陵县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局面,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