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快语|“国补”在延续,骗补当终结
湖北日报 2025-06-20 13:44:12

WechatIMG1083.jpg

图片由AI生成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前段时间,全国部分地方传出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暂停或者调整的消息,引发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据有关部门消息,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没有变化,补贴资金使用进度符合预期,第三、四季度中央资金将陆续下达。“国补”资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央下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地方在中央下达资金基础上按比例配套,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三是一些地方还将结合当地工作进度和实施情况,在中央下达以及按比例配套资金以外,再额外安排地方资金。

官方的明确表态,让那些虚假信息不攻自破,也打消了公众心中的疑虑。在中央资金持续发力、地方配套稳步推进的关键时刻,确保政策阳光运行、严防蛀虫侵蚀,已成为关乎这项政策能否有效落地的一道必答题。

回头看看,“国补”在滋养消费动能的同时,也沦为了个别不法商家眼中的“唐僧肉”。近日,就有在校大学生反映称,有“黄牛”以代购赚钱为诱饵主动拉大学生入群“代购”,实际上是利用大学生的国家补贴名额,为“黄牛”购买手机、电脑、游戏机等国家消费补贴产品,并转卖牟利。虚报交易金额、炮制“阴阳订单”、回收旧件翻新再售……这些套补骗补的花样,如同暗处的蛀虫,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政策肌体。每一分被套骗的补贴,都是从老百姓本该享受的实惠里“揩油”,让政策的善意打了折扣,更让宝贵的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政策再好,落实的效度才是试金石。守护好这份饱含民意的“大礼包”,必须构建起滴水不漏的监管防线。“国补”资金,无论是中央直达的“真金”,还是地方配套的“白银”,每一分都是公帑,都得看紧。央地两级必须协同发力,拧成一股绳,把监管责任压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资金流向全程“阳光透明”,看得见、管得住。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铁腕惩治、公开曝光,形成“伸手必被捉”的高压震慑。全力守好“严防套补骗补”这道关,让惠民政策真正惠民,为消费升级、产业焕新注入动力。

责任编辑:艾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