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登府)“正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就更需要我们有破釜沉舟、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信心、决心和耐心。”日前,在“我和我的五峰”大讨论主题访谈中,谈及五峰工业的现状与未来,该县科技经信局局长廖忠文话语铿锵。
为了近距离感受五峰工业发展的脉搏,6月10日,记者探访五峰民族工业园,火热的生产与建设图景比比皆是:占地280亩的赤诚生物产业园已进入试生产;碳六科技研发车间内,科研人员正全神贯注进行CVD金刚石散热器件工艺优化研发,向尖端领域发起冲击;安琪生物农业产业园微生物菌剂制造项目即将启动厂房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工车间主体结构已然完工……以生物医药大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正在这片热土上加速成型。
企业活力十足的同时,园区也迎来了机制革新与服务升级。就在近日,廖忠文带领14名业务骨干,从五峰县城“搬家”,正式入驻五峰民族工业园,与管委会合署办公。
“这一举措绝非简单的职能叠加和人员重组,而是对原有的工作体系、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的系统性重塑,是推动园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分散型向‘一体化’的转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林刚表示,融入园区,就是要坚决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政策资源,构建“招商-落地-服务-培育”全链条、一体化的协同作战体系。
说到五峰工业发展的挑战与前景,廖忠文坦诚而又充满激情。他直言,作为山区县,五峰“弱在工业”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交通区位、人才、资金、技术皆是现实困难。
“然而,五峰当前发展工业最大的困难,除了基础薄、底子弱,更重要的还是信心、决心和耐心的问题。”廖忠文话锋一转,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阐释五峰工业发展的脉络。
从历史来看,五峰工业萌芽很早:清雍正十三年,清水湾窑厂的陶器便畅销周边;道光四年,广州茶商携江西技工在渔洋关制售红茶;新中国成立后,天池机械成为国家茶机定点厂,五峰精制茶厂的宜红茶香飘世界,“采花”茶业获评中华老字号。
“从现实的‘三个维度’分析,五峰工业正处在破局突围的关键时期、利好时期。”廖忠文进而解释,当前,国家推动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实施关键产业备份,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五峰须在大势中抢抓“天时”;宜张、宜来高速即将通车,沿江高铁宜涪段开工建设,五峰民族工业园作为“飞地”嵌入宜昌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地带,五峰将在区位上占据“地利”;当前全县正如火如荼开展“我和我的五峰”大讨论及“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凝聚起“身在五峰、心在五峰、干在五峰、爱上五峰”的强大合力,“人和”之势已然形成。
脉络清晰,脉搏强劲,五峰“工业强县”目标明确。廖忠文介绍,该县将秉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念和“产业集群、功能集聚、要素集约”要求,全力聚焦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构建“11210”现代工业体系。
何为“11210”?廖忠文解释,即1个主阵地(渔洋关园区和五峰民族工业园区),1个新材料百亿能级产业,2个30亿元能级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10家年产值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赤诚生物、安琪采花、麒瑞新材等)。力争到2030年,全县上市公司达2家以上,工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均超50%。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廖忠文表示,经信部门将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全力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一流营商环境,稳步实施小微企业孵化工程、中小企业“四上企业”培育工程、优质企业成长工程,以高效的要素保障和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努力蹚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