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如何让城市‘存量楼宇’焕发新生?”“存量资产如何转化为创新动能?”在2024年武汉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江汉区与湖北铁狮控股集团正式签署总部项目合作协议,一纸签约,为这些问题写下生动答案。
通过“大体量资产盘活+高标准硬件升级+多形态资源链接”的创新模式,这座曾经的闲置楼宇焕发新生,转型为集企业总部办公、星级酒店、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和现代商务服务于一体的4.0版垂直综合体,成为武汉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区位与硬件:城市核心的智慧地标
铁狮控股大厦坐落于江汉区新华路与马场角交会处,与菱角湖公园隔街相望,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项目以全LOW-E玻璃幕墙立面勾勒出简约大气的建筑轮廓,兼具绿色节能属性与国际美学格调。其坐拥“两纵三横”高效路网体系,紧邻地铁2、3号线范湖站,10分钟直达汉口火车站、20分钟直通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商务出行高效便捷。
作为智慧楼宇标杆,大厦集成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及智能消防体系,构建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平台。
2024年,铁狮控股大厦启动全面改造升级,通过优化办公空间布局、打造精装商务空间,努力为企业打造高品质办公环境。项目启动招商后,获得众多企业的信任与支持,100天,招商率达到98%!目前,已有数字科创、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121家企业入驻,还引入了武汉首家全标亚朵S酒店、全季5.0酒店,成为区域经济活力新引擎。
运营服务提升:全周期赋能的4.0生态
铁狮控股大厦既是铁狮控股的总部大楼,也是其自主运营的资产管理标杆项目。作为国内专注不动产资产管理领域的专业平台,铁狮控股以“激活存量资产价值”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贯穿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业务体系,通过“资产运营、资产变现、资产证券化及不良资产处置”四大板块的协同运作,铁狮控股不仅持续推动存量资产的优化升级与价值释放,更将总部大厦打造为创新运营模式的实体载体。
在楼宇运营层面,铁狮控股以“资源整合+空间创新+服务精研”为核心,打造4.0时代楼宇生态。项目匠心设计高品质精装办公空间,支持企业“拎包入驻、即刻办公”,并通过灵活的空间组合满足初创企业至大型集团的多元化需求。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写字楼数字化运营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铁狮控股大厦集成智能安防、能耗监测等数字化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资源精准调配,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目前项目正在布局 AI 客服与区块链资产管理系统,加速推进“数字楼宇”建设。
为了更好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铁狮控股大厦打造了共享商务中心,整合路演厅、会议室、茶室及会客区等多功能空间,以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协作活力。
写字楼运营服务正从“空间提供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铁狮控股大厦以全周期赋能为核心,构建起立体式服务网络:针对初创企业,提供灵活办公空间与孵化指导,帮助其快速落地生根;面向成长型企业,定期举办财税法律讲座、融资对接会,为其解决发展难题、拓宽资源渠道;对于成熟企业,则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在楼宇运营中,铁狮控股大厦始终将人文关怀融入点滴。企业入驻开业时,运营团队第一时间送上祝福。对于楼宇白领,铁狮控股大厦不仅在节假日送上暖心关怀,还联合社区举办相亲会,为忙碌的职场生活增添浪漫与温情。
4.0时代,铁狮控股大厦突破传统办公边界,引入酒店、咖啡轻食、高端私厨、养生会所、白领食堂等,让“工作、生活、社交”场景无缝融合。楼宇以“舒适、自由、活力”为核心,构建全维度的商务生活场域。这里既是高效办公的智慧空间,也是圈层社交的品质平台。
产业汇聚:新质生产力的垂直聚落
聚焦数字经济、商贸服务与新兴产业,铁狮控股大厦吸引了伏特能源、华特集团、广州酒家、华住集团、亚朵集团等众多龙头企业入驻,涵盖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其中,数字科创企业占比达28%,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占比约20%,为大厦增添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与科技活力。
入驻企业中,伏特能源是深耕锂电池行业18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在新能源技术开发、能源高效转化及存储等方面成绩斐然,多种绿色能源产品远销全球;蜂巢电商则专注于农产品电商服务,深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全链路电商生态,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与经济腾飞。
还有专注智能制造的湖北凯怡能科技、国际知名的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铁狮控股大厦成为武汉极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商务聚集区。
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铁狮控股大厦重点引导数字科创、新能源技术、智能装备等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形成了“创新引领 - 产业协同 - 服务增值”的高效生态链,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铁狮控股大厦的蝶变,是江汉区深化城市更新、激活存量资源的标志性成果。通过政企协同、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项目实现了“空间存量”向“价值增量”的跨越,为武汉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