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喜报!国家级荣誉!白马寺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5-24 16:36:50

5月23日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

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

江陵县白马寺镇

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图片图片

白马寺镇地处四湖腹地,位于江陵县版图中心。全镇国土面积149.4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个养殖场,是江陵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省道三观线、周马线穿境而过,江北高速、潜石高速在白马形成十字互通,设有黄淡高速出入口。是工人运动领袖陶静轩、开国少将谭友林将军故里。曾荣获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省级文明乡镇、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市级平安乡镇、“强县工程”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图片

强化思想建设 筑牢文明之基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白马寺镇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宣讲聚民心。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系列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夜话家常”活动,打造“包村干部讲政策、专业人员讲技术、群众百姓讲故事”的宣讲格局,采取“宣讲+文艺”“说土话”“讲故事”“屋场院子会”等形式和接地气的话语让理论宣讲唱起来、读起来、活起来。坚持帮扶暖民心。立足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对标群众需求,每年常态化开展“送思想、送政策、送服务、送快乐、送温暖、送陪伴”的“六送”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受益群众8000余人次。坚持文化惠民心。围绕江陵县“孝善富美清”文化浸润工程,以文化共识为基础,建立以“陈家巷廉政文化园”为核心的廉政文化圈;以“老屋台孝道文化园”为核心的孝善文化圈,以“黄淡共享农庄”为核心的睦邻文化圈,集镇“丰收广场”建成运行,石子渊生态湿地、思源广场游园投入使用,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


做实文明创建 引领文明风尚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开展文明评比。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结合“清渠洁岸、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开展“最美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等评比活动,把文化创建工作融入群众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典型选树。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领示范作用,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领节俭之风;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周翠香、张维银等典型人物事迹,在全社会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深化品牌创建。打造“白马有礼”文明实践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活动400余场,打造了“十礼稻乡”“十团十践”等特色亮点项目,形成了具有白马辨识度的志愿服务品牌。

推动“三治融合” 促进基层治理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巩固自治之基。充分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积极推广曲垸村“全国议事协商试点村”成功经验,调动村民广泛参与、主动参与、有序参与决策的积极性;鼓励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文明贡献积分制》,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保障村民在日常事务中的参与权。遵循法治之纲。将“法律明白人”培养作为重要普法活动载体,评选“法律明白人”51名、“学法用法示范户”17户,实现普法知识“到村入户、见人走心”,充分调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社会风气。厚植德治之风。积极开展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戏曲下乡、公益观影等文明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爱心义诊、消费维权、公共就业、法律咨询等多样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警司联调”工作机制,合理疏导群众情绪,切实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消除不稳定因素,坚决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同时组织乡贤、“五老”等人才参与调解,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

下一步,白马寺镇将发挥文明乡镇示范带动作用,以“文化惠民”项目为抓手,着力整合资源、融合阵地、壮大队伍、丰富活动、打造品牌、提升服务,细化“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工作举措,为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注入全新动能。

责任编辑:李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