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罗可启、郭春杉)三里岗镇作为随州香菇产业的发源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其核心区域——位于大洪山南麓余脉牛角尖山下的木瓜园,不仅承载着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更是如今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见证。
产业起源:木瓜园里的拓荒岁月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尚处探索阶段。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带领实验小组来到三里岗镇木瓜园。彼时的木瓜园,地处万亩山林中心,拥有丰富的栎木资源,为香菇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
“当年杨教授带着木槌、锥子、木马这些工具,在四间土坯房里搞实验,试管破裂感染杂菌是常事。”现已68岁的陈世贵回忆起年轻时参与实验的场景,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作为当年的共青团支部书记,他亲历了那段“破茧”之路:三个月培育的菌种一朝被毁,杨教授带着团队唱着《团结就是力量》重整旗鼓;高位引流池边的题诗“献身四化中,披荆伟业成”,至今仍刻在池沿,诉说着拓荒者的初心。
即便面临菌种因试管破裂感染杂菌而前功尽弃的挫折,杨新美教授依然毫不气馁,最终取得成功。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科研技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刻苦的敬业精神,不仅激励着陈世贵在1983年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更成为三里岗镇香菇产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激励着菇乡人一代接着一代传承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产业扩张:从木瓜园到全镇的规模化发展
此后,随着栽培技术不断进步,三里岗镇迅速掀起“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热潮。2008年起,全镇干菇年产量稳定在10万吨,形成“基地种植 — 市场交易 — 加工出口”的全链条产业格局。从1987年《香菇街》、1997年《再访香菇街》,到2007年《偏僻山镇的大市场》,再到2024年《记住乡愁:吉祥寺——神农故里菇乡人家》,央视播出的这几部专题片,真实地再现了三里岗镇香菇产业的发展历程。
2007年,三里岗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次年,首届中国香菇节在吉祥寺村盛大开幕,800余位行业专家、客商与万名群众共襄盛举。通过香菇经贸洽谈会、食用菌产业合作签字仪式、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展示了吉祥寺村的形象,提升了产业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如今的吉祥寺村,已接待来自全国各省50多个地市县的参观考察团。
产业升级:吉祥寺村的现代化转型
当木瓜园完成历史使命,产业火种在周边村落迸发新活力。在“产业富民,企业兴村”理念引领下,吉祥寺村构建起现代化香菇产业链:1000亩袋料香菇制棒基地,日产菌棒数量可观,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50亩交易市场,交易活动活跃,产品畅销各地;长久食用菌科研中心,培育出多个优质香菇新品种,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21年,随县集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吉祥寺村成立,公司投资2700万元,建成以食用菌科研、种植、技术培训为主体的基地,采用智能化香菇种植技术,实现种植自动化控制、规范化管理,大幅度提升香菇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产;2023年,湖北随县食用菌科技小院在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行,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吉祥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成功跻身全国“香菇产业第一村”行列。同时,凭借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吉祥寺村先后荣获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生态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森林乡村”“一村一品”、省级“村党支部十面红旗”“绿色示范乡村”“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精神延续:致敬拓荒者与未来展望
菇乡人饮水思源,2018年,吉祥寺村在美满大桥旁修建了“中国香菇第一村”广场,并塑造了杨新美教授的雕像。杨新美教授屹立在广场,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土地,激励着三里岗人不断前行。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三里岗镇将继续秉承杨新美教授的创业、创新和服务精神,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持续推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菇乡更加辉煌的篇章。
-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