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喜林、程乐强)
统筹布局谋长远 城乡织锦焕新颜
今年以来,城关镇将美丽城乡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坚持全域发动、全民参与,以统筹布局谋长远、精准强基补短板、建管并重固根基为路径,推动城乡面貌焕发新风采。
通过制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编制环金沙湖和美乡村示范片规划,创新三抓三包一示范机制,排查整改156项任务清单,实施春季造林5612亩、镇村绿化2万平方米、道路绿化5.27千米。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框架下,13个社区聚焦市场路难题,改造老旧小区23个,拆除违建35处,新建活动场地8000平方米,打造北门岗社区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
25个村推进厕所革命,清理垃圾1.8万平方米,改造厕所720户,发展红苕、野菊花等特色产业,培育种植大户73家,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实现双赢。通过闭环管理、共建共享、基层治理三大举措,委托第三方督察暗访,开展最美庭院评选,健全四会一约体系,推动城乡环境从焕新颜迈向品质化,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金沙福地:口袋公园镶明珠 城市疮疤焕新生
金沙福地南岸口袋公园项目以小切口、微改造破解停车难、污水臭、脏乱差三大堵点。通过10余次协调会,拆除违建24间,规划停车位80个,铺设污水管网,清理垃圾20余吨。打造城市形象、休闲打卡、示范引领三大亮点,塑造推窗见绿新模式,融入红安文化元素,创新管护机制、管理公约、文化平台三项机制,实现城管、社区、志愿者三方协同,制定《口袋公园管理公约》,常态化开展故事会邻里节,将口袋公园变为文化客厅,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幸福驿站”。
七角山村:七角山下好风光 宜居宜业入画来
通过拉开场子、打好底子、扮靓面子、探索路子四步走战略,实现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一户一处景、一湾一幅画的蜕变。动员群众拆除危旧房屋、猪圈等300余间,腾出建设空间;推进管网+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模式,新建旅游公厕、活动广场、停车场,修复3.7公里通组公路;保留青砖绿瓦风貌,新建花坛菜园54个,改造塘堰11口,立面改造房屋7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采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模式发展红薯、野菊花、油茶等产业,注册七角山高山茶油商标,带动2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努力走好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路。
土井社区:老旧小区焕新姿 智慧康养筑和美
通过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模式,实施三改三提六区联建工程,解决交通拥堵、设施老化、服务缺失三大痛点。改造地下管网、建筑立面、主干道路,新增停车位80个,消除飞线隐患;补种绿植、建设共享花园,打造生态空间;引入“兵管家”养老综合体,推行红色物业,建立居民点单-支部派单-部门接单机制,组建6+N队伍,召开协商会11次,解决改造问题36项。小区转型为智慧康养示范区,计划安装智能养老系统,探索物业+养老+商业融合模式,提供可复制的平安经验。
南门岗社区:教场岗上织锦绣 红色文化润心田
针对无休闲场所、安全隐患多、历史欠债重问题,实施找准痛点、聚准力量、抓准成效三步改造。县委领导一线指导,利用危房拆除空地嵌入徐向前元帅练兵场红色遗址,打造300㎡活动广场,增设儿童游乐和适老化健身器材;刷黑修补道路300㎡,规整线路5处,消除安全隐患;植绿补绿2500株,新增文化墙2处,惠及周边1516户居民,实现活动场地焕新、安全隐患消除、环境文化提升三大成效。
王家畈社区:背街小巷焕新装 民生工程暖民心
针对开放式污水沟脏乱差问题,发动居民募捐2万余元,实施污水管网改造、路面硬化、立体墙面修缮三大工程。改造排水系统,提升通行条件,美化巷道环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整洁有序的社区便民生活圈,实现污水有去处、路面平又整、墙面美如画的民生工程。
竹林社区:竹湖小微园嵌翠 生态宜居两相宜
项目分道路南北两大板块,打造生态景观与智慧停车示范点。南板块建设亲水平台、游步道、文化连廊、休闲广场,配套绿化亮化工程;北板块建设51个停车位的光伏停车场,实现能源闭环体系。项目投资350万元,已完成绿化、道路刷黑3000平方米,智能光伏设施安装中,建成后将接入智慧停车云平台,构建全县停车一张图,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与便捷出行的需求。
金桥社区:三桥西畔荒地变 生态广场惠民生
通过民意先行、拆除建筑、环境整治、生态休闲四步走,将闲置拆迁地打造为800㎡生态休闲广场。入户收集建议80余条,拆除违建44㎡,实现雨污分流50米,修缮建筑立面,新建休闲广场、步道、座椅,栽植樱花、桂花30余株,铺设阳光草坪400㎡,激活闲置土地,联动一河两岸城市名片,惠及周边居民2000余人。
长渠社区:李家咀畔展新貌 民心工程接力跑
实施六个一工程,打造口袋公园、示范街、拆除危旧房、规整线路、增设便民站、提升大环境。调运沃土1500方,移植景观树55株,铺设草坪2500㎡,修建观景步道80米;精细化刮白墙体,修复硬化路面,打造绿化景观;拆除违建6间,安装路灯8盏,建设公交站点,拓宽通组公路至5.5米,清淤河道塘堰,实现荒地变乐园、旧貌换新颜、安全宜居、线路规整、出行便利、全域整治六大成效。
似马山社区:新屋刘家垸整治 产业生态绽新颜
以三多、三大举措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拆除棚屋327㎡,清理杂乱区域1800㎡,绿化2700㎡,硬化道路300米,改造房屋立面500㎡,安装路灯10盏,新建健身区150㎡。项目投入470万元,县委宣传部驻点帮扶,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创新专业维护+群众监督机制,激发自治热情,实现从脏乱差到净亮美的蜕变,打造宜居新农村,优化城西食品工业园营商环境。
上店社区:汇景新城添新绿 南门形象再升级
通过主动作为、科学规划、持续发力三步走,打造国道交汇处景观点。拆除铁皮围挡800㎡,清理垃圾16吨,平整土地8000㎡,转运土方900方,修补铺石50㎡;实施3000㎡公共绿地绿化,清理垃圾5000㎡,常态化维护景观;县生态环境局与社区协同,计划加大投入,融合生态与产业,打造红安县南大门靓丽名片。
金沙社区:董老故乡焕生机 农文旅融谱华章
依托董老故乡红色底蕴和城郊生态优势,打造集生态保护、研学游玩、农业采摘、红色教育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保留70年代建筑风貌,改造猪圈书吧,规划环库生态景观区、露营活动区、花园农场区、智慧大棚区、共享田园区五大区域,自筹资金40余万元,已完成草莓大棚、环湖路、花园农场等建设。
胡家河社区:党群中心焕新颜 停车休闲双赋能
项目依托一河两岸景观带,清理沿河路1公里,规范停车位50个,刷黑场地3000㎡,拆除围墙100米,整修排水沟300米,新建口袋公园600㎡,总投资78.5万元。项目完善市政设施,提升社区面貌,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党群服务功能,让居民出行、办事、停车、休闲更加便利。
园艺社区:倒水银滩展新姿 生态宜居共此时
通过河道整治、改造推进、景观提升三步走,清理垃圾、菜地,疏通河道,铺设自来水管350米、污水管网40米,安装石凳6条、水池4个、楼梯护栏12米,维修清水平台100㎡,绿化补植300㎡,设置沙滩轮胎防护300米,放置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中老年休闲区,成为周边居民亲子活动首选地。
效果图
朝阳社区:枣林小区展新貌 红色文旅配套全
实施三个一工程拆除花卉种植场围挡30米,硬化土地200㎡,规划停车位20余个;改造立面1200㎡,刷新墙面;拓宽道路245米,清理菜地、垃圾,硬化路肩300㎡,刷黑全线1200㎡,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打通红色旅游配套“最后一公里”。
效果图
北门岗社区:养老综合体筑梦 全龄友好谱新篇
创新嵌入式养老服务+全龄友好社区模式,打造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通过五社联动构建健康守护、身心关怀网络,设立家庭健康体验室、润眼体验室,开展中医理疗、筛查养护服务;创新运动+社交代际融合场景,开设适老化课程,举办邻里才艺赛银龄故事会;运用智能监测、积分激励等手段,配备智能手环,建立时间银行,招募志愿者15人,服务时长超200小时,推动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从焕新颜到品质化的跨越:城关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通过统筹布局、精准施策、建管并重,推动城乡环境从焕新颜迈向品质化。从七角山村的和美乡村到金沙福地的口袋公园,从土井社区的智慧康养到南门岗社区的红色文化,从王家畈社区的民生工程到竹林社区的生态宜居,一村一品一韵诠释着美丽城乡内涵。未来,城关镇将继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让城乡融合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绘就主城印象新篇章。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