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汉雕琢“城市窗口”共赏四季芳华
湖北日报 2025-05-14 20:41:4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张竞恒 通讯员董德禹 王越 肖莉

“现在的武汉一路生花,每次接到的乘客都夸美!”5月15日,武汉高铁站,的士司机胡维维说。

最近,驱车穿行武汉,沿途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月见草翻涌成浪,杜鹃夹道相迎,桥下绿意绵延。这是武汉市持续推进“四线一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出城道路及入城口)环境综合整治的生动成果。据介绍,去年10月至今年4月,武汉市累计整治各类环境重点问题2689个。

当前,武汉正以“绣花功夫”雕琢每一处城市窗口,力求年底前实现城市环境面貌根本性改善,让流动的风景线惊艳每位过客。

昔日荒滩成“最美露营地”,游客住了3个月

5月13日,武汉经开区牛尾湖畔,碧波如绸,一旁的京港澳高速公路、车谷大桥上车流如织。岸边,一顶顶帐篷里,大人们悠闲地聊着天,小朋友在草地上撒欢奔跑,与掠过湖面的水鸟相映成趣。

“原来这里的风景可没这么美。”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队员许斌介绍,曾经的牛尾湖就是一块荒地,岸边杂草丛生,道路泥泞,湖面经常漂浮着垃圾。

为改变这一局面,武汉经开区将牛尾湖纳入“四线一口”重点整治范围。城管部门调配大量人力和设备对湖岸垃圾进行清理,水务部门进行水环境治理,园林部门规划绿化方案,打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如今,牛尾湖的生态环境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许斌介绍,有游客驾驶房车,在这最长停留3个月。

“像世外桃源,说这是武汉最美露营地,一点都不夸张。”退休市民陈泽兰说,她和朋友去过不少地方,觉得牛尾湖的风景最好。

像牛尾湖这样的蜕变,在武汉处处可见。

东西湖区汉孝铁路桥下,曾经的建筑垃圾场变身月见草花海;武昌区两个路口的渠化岛,变身花园路口;洪山区武汉火车站,周边4000平方米的土地披上绿装……曾经的城市边角料,正变成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态长廊。

桥下可种菜、公园可研学,温情治理暖民心

“希望能再多设置一些停车位、多设立一些取水点。”草地上,陈泽兰和朋友们提着意见,许斌和队员们一一在本子上记下。

环境治理如绣花,既需精准落针,也需温情走线。

东西湖区黄塘湖公园的桥下空间,试点6亩共享菜园,租给居民种植时令蔬菜,既美化环境又满足居民需要。市民王婆婆在此播种青菜:“荒地成了宝藏地,种菜遛弯两不误。”

江汉区在后襄河公园嵌入自然研学功能,露营草坪、健身步道、自然研学区串联成片,成为市民推窗见绿的日常。东西湖区武荆高速匝道旁,3.6万平方米“四季画廊”悄然生长——春樱夹道、夏樟成荫、秋枫染红、冬松傲雪,设计师数易方案:“既要让司机30秒车程里看到植物层次变化,又要保证植物耐旱好养护。”

不久前的五一长假,牛尾湖迎来客流高峰。城管部门采取多项精细化管理措施:安排执法队员高频次巡查,指导游客安全使用卡式炉,提高垃圾车清运频次等。“希望给市民们提供更加安全、整洁的休闲环境。”

温情之外,数字赋能也让环境治理从粗放走向精准。

在黄陂区,一套“四线一口”检查督办平台成为治理利器——问题点位通过手机上传,自动关联导航定位。“过去靠腿跑,现在指尖就能追踪全流程,效率大幅提升。”黄陂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长效治理,让“一时美”成为“时时美”

整治易,守护难。自“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武汉市城管系统以“平、明、绿、美、净、齐”为目标,推动环境整治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

在汉阳区,京广线建桥段曾因垃圾偷倒屡遭投诉。如今,城管联合街道、铁路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巡查—整改—反馈”闭环机制,并发动志愿者定期维护。

“环境变好后,居民也主动当起监督员,这才是长久之计,让‘一时美’变‘时时美’。”建桥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队员刘盛说。

如今,武汉市通过“专班督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机制,形成环境治理合力,以“四线一口”为突破口,集中资源治脏、治乱、治违。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用卫星图斑、无人机全域排查,对武汉入城口“一点一策”精细改造,不断打造环境整洁、景观优美、秩序井然的出行环境。

责任编辑:刘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