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当寻梦 《武当一梦》主秀改版的幕后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5-07 18:55:03

主秀中神龟灵蛇是王小凡的指路人。

“五一”假期,“武当一梦”沉浸式主题演艺园区和主秀《武当一梦》以现象级文旅项目成功出圈。这是继春节期间首演后,主创团队历时一个月潜心打磨和全新升级的2.0版本,再一次在武当山下掀起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和文化热潮。本次改版都有哪些变化?背后又有着什么故事?记者就此采访了主创团队。

加减辩证

对草根群体倾注更多人文关怀

“您从何处来?您为何而来?您为什么来武当山?”

5月1日,“武当一梦”沉浸式主题演艺园区,当灯光熄灭,全场寂静,《武当一梦》主秀再次上演,那个叫王小凡的年轻人重新开启了一场亦真亦幻的仙山奇旅。

在这场沉浸式演出中,观众通过王小凡的视角展开仙山奇旅;当帷幕落下,观众又仿佛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王小凡的影子。

“一起歇歇吧”这句极具共情力的台词让人感到十分治愈。

《武当一梦》总制片人韩海滨介绍,改版的目的是保证剧情串联的完整性,避免强叙事和单一叙事的手法,以及电影蒙太奇手法和脱口秀等元素的生硬堆砌,让观众享受完整顺畅的观赏体验。另外,由于初版剧本打磨时间太短,不够精细,改版后将剔除可有可无的“废话”。

据了解,主创团队在综合现场观众、网络评价等多方意见后,共搜集整理各类建议80多项,主要集中在剧本结构、舞美包装以及技术支撑等方面,最终形成超百项修改意见。

剧目时长有没有调整?韩海滨介绍,国内主流做法是60分钟左右,但主创团队考虑到武当山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叙事角度,最终时长确定为75分钟。

据主创团队介绍,主秀演员阵容由95名戏剧、舞蹈、武术演员组成。此次改版针对初版存在的节奏断层问题,对演员站位、出场顺序进行了系统性调整。“第一版因排练时间不够充裕,存在着诸多不足。”韩海滨说,新版的排练时间相对充裕,并在4个排练场地展开多轮次排练。

“随着排练和演出频次的增加,演员对角色内涵的把握渐趋精准,掌控力和表现力也愈发自如从容。”韩海滨说,以主角王小凡的饰演者冯潇潇为例,经过舞台锤炼的他渐入佳境,实现人角合一的突破,“在舞台上他就是王小凡。”

“总的来说,我们一方面在设备、技术、文化、情感方面做加法,另一方面在篇幅、结构、隐喻、互动方面做减法。”韩海滨认为,改版后的剧情构建了严密的叙事逻辑链条,实现了故事内核的完整呈现,解答了主角王小凡为何奔赴武当山的核心命题。

“主秀对当下草根群体的生存境遇和成长轨迹投以真诚的凝视和温暖的关怀,这是改版最成功的地方。”总撰稿贾清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简驭繁

主角的觉醒之路更富层次感

记者采访了多名观众,均表示此次改版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叙事方式上的重构,主角王小凡的觉醒之路更富层次感。

主秀具体做了哪些改变?

贾清云解读说,与初版相比,改版后王小凡的穿越剧情和场面更加合理流畅,更有助于情感的推进。“比如王小凡回到600年前,与妻子的隔世之恋成为贯穿全剧的情感主线,最终在剧中达成历史与现实的和解团圆。”

流光溢彩的霓虹招牌让整个舞台极具沉浸感。

其次,创作团队将真武信仰、太极精神与当代青年的精神困惑及人生求索进行深度衔接,通过老子、张三丰和王小凡的跨时空对话,将《易经·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哲学命题转化为“水火相容,日月同辉”的生命图景,为“热爱生命、相信未来”的主题注入传统文化基因。

“老子和王小凡的对话是生命的哲学。”韩海滨补充说。

记者发现,无论是初版还是改版,太极五行、武当古建、武当武术、龟蛇二将、长明灯、七星树等武当文化元素俯拾皆是。改版中还增加了武当山的游览动线,玄岳门、紫霄宫、金顶等文化地标的数字化呈现拉近了观众与武当文化的距离。而保留的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则以现代艺术手法诠释着武当山的现代时尚的一面。

其中,最浓墨重彩的当属“大修武当”篇章。主角王小凡不仅沉浸式地参与武当山修建,更与穿越时空的妻子相遇,“我的夫君名叫王小凡”的真情表白成为情感爆发点。此外,来自河南、陕西、山东、云南等地民工的方言演绎得以保留,该创意源自明朝万历年间云南信众捐建武当山146根木心铜皮柱的历史典故。

在武术表演段落,13名演员代表着太极十三式,每人对应其中一个招式。演员们需完成爬杆、荡绳等动作。为确保安全和艺术效果,剧组采用人工操控威亚方式,每4名武师操控1名演员,所有工作人员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善水街历经两个月的训练。

“生命传承恰似武当武术代代相承。”韩海滨阐释道,“每个家庭都在重复着相似的生命轨迹,我们过的都是父母过的日子,这正是对‘生生不息’最朴素的诠释。”全剧以“什么都可以忘,但别忘了你自己”“眼见为虚,心见为实”等哲思金句结束,在观众心田激起持久共鸣。

创新融合

“流动的山水”让观众“步入千年梦境”

3月,《武当一梦》从全球近4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缪斯设计奖铂金奖。这是中国设计力量在国际顶尖赛事中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文旅演艺领域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武当文化的创新表达正式跻身全球顶尖设计行列。

韩海滨坦言:“斩获奖项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我们申报了4个奖项,最终舞台设计奖折桂。”《武当一梦》设计灵感源自武当山的自然意境与人文底蕴,以流动曲线模拟山峦云海,借光影变幻展现“天人合一”的哲思。通过 BIM建模与智能交互系统,实现动态场景的精准控制,演绎科技与艺术的共生之美。

电影级影像技术突破虚实界限,使武当奇景触手可及。让观众置身舞台,仿佛化身“流动的山水”时,在75分钟的演出中穿越时空,获得多层次的体验感。“此次改版新增影像内容占比达55%。”韩海滨透露。

负责主秀影像创意设计及制作的 KINOi杨骞工作室视觉总策划杨骞介绍,影像创作以武当山的自然风光和古建筑群作为视觉基底,深度融合道家文化精髓。色彩体系萃取道家“五色观”精髓——玄黑(水)、素白(金)、青碧(木)、赤红(火)、明黄(土),通过三维渲染、二维手绘、AI数字绘图等多元技法,借助全息投影、裸眼3D及空间成像技术,将“太极生两仪”的哲学意象转化为可感知的数字奇观。

为强化视觉表现,导演团队增加了12幅山石影像,通过四季更迭与风云变幻的数字演绎,展现武当山山体修缮过程中自然界的变化。

“首版演出中,升降舞台的水景设计存在视觉盲区。”韩海滨解释,“新版增加的60组喷泉装置,并与主屏鲸鱼影像形成视觉呼应,现场观众的反响足以证明改造的成效。”同时,主创团队全面升级音乐舞蹈效果,以西方音乐为基底,融合武当宫观道乐的笙、鼓、古琴等传统元素,通过环绕式音响系统构成立体声场,连飞鸟移动、铜铃风中摇曳的声音等都可尽收耳畔。

灯光设计从照明灯升级为戏剧灯光,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的灯光设计师杨浩团队操刀使其呈现晚会效果。

此外,从服饰纹样到台词韵律,均由非遗匠人与艺术团队反复打磨。“主秀打破空间界限,构建起覆盖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维感官体验。”韩海滨总结道,“观众踏入剧场,即步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梦境。”

韩海滨介绍,《武当一梦》焕新上演不仅是对剧目的深度优化,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创新的大胆尝试。

在导演陆川看来,武当山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不应将其简单定位为追求视觉奇观的商业秀演,而是要深入挖掘武当山道教文化与太极文化的精髓,探究其与中国人信仰的深层联结,以及这些文化如何浸润大众心灵,并在当下消解现实焦虑、构筑精神家园。

(来源:秦楚网  十堰晚报记者 吕伟)

责任编辑:冯开春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